过了半天,黛玉微微睁开眼睛,问道:“刚才说话的是侍书吗?”
紫鹃连忙回答:“是。”
侍书还没走,听到这话赶紧过来问候。黛玉睁开眼看了看她,点了点头,又休息了一会儿,说:“回去代我向你家姑娘问好。”
侍书看到黛玉这副模样,以为她嫌自己烦,只好悄悄地退了出去。
原来,黛玉虽然病得十分严重,但意识还算清醒。起初,侍书和雪雁在一旁交谈时,她隐约听见了些只言片语,不过她假装没听见,也确实因为身体虚弱,没有精力去回应。
直到后来,她听清了雪雁和侍书的话,才明白之前的事情只是处于商议阶段,并未最终确定。再加上侍书提到这是凤姐说的,老太太的主意是亲上加亲,而且对方也住在园子里,除了自己还能有谁?
想到这里,黛玉心中阴霾渐散,精神也为之一振,顿时感觉清爽了许多。于是,她喝了两口水,还打算再问问侍书一些事情。
恰好这时,贾母、王夫人、李纨和凤姐听闻紫鹃的话后,都急忙赶来探望。
黛玉心中的疑惑已经解开,自然不再像之前那样有寻死的念头了。虽然她身体依然虚弱,精神也不济,但还是勉强回应了一两句。
凤姐把紫鹃叫到一旁,问道:“姑娘也不至于病成这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能这样吓唬人。”
紫鹃回答说:“开始的时候,我真的看姑娘情况很不好,才敢去告诉大家的。回来后,却发现姑娘竟然好多了,我也觉得很奇怪。”
贾母笑着说道:“你也别责怪她,她哪里懂得这些。看到情况不好就赶紧说,这正是她懂事的地方。小孩子家,只要不偷懒、不嘴馋就好。”
大家聊了一会儿,贾母等人觉得黛玉已经没什么大碍,便离开了。这正是: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击铃人。
暂且不提林黛玉的病情逐渐好转,单说雪雁和紫鹃在背后都暗自庆幸,纷纷在心中默念佛号。雪雁对紫鹃说:“真是万幸,她总算是好了。只是这病来得奇怪,好得也蹊跷。”
紫鹃点头说道:“病得蹊跷倒也罢了,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好得这么快。想来宝玉和姑娘之间,定是有着不解的姻缘。人们常说‘好事多磨’,又说‘是姻缘棒打不回’。这么看来,他们俩的心意和天意,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你再想想,那一年,我说林姑娘可能要回南方去,宝玉急得跟什么似的,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如今一句话,又把宝玉弄得死去活来。这难道不是三生石上,百年前就结下的缘分吗?”说着,两人相视一笑,悄悄地抿着嘴乐了一会儿。
雪雁又接着说道:“幸亏她好了。咱们以后可别再提这事儿了,就算宝玉真的娶了别人家的姑娘,我亲眼看见他在那里成亲,我也绝不会再多说一句话了。”
紫鹃笑着点头说:“你能这么想,那就对了。”
其实,不只是紫鹃和雪雁在私下里议论纷纷,就连其他人也都觉得黛玉的病来得奇怪,好得也蹊跷。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地讨论着。
没过多久,连凤姐儿也听说了这件事,邢夫人和王夫人也感到有些疑惑。倒是贾母心里大概已经猜到了八九分。
当时,邢夫人、王夫人以及凤姐等人正聚在贾母的屋子里闲聊,话题转到了林黛玉的病情上。
贾母开口说道:“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家那丫头从小就在一起长大,我原本想着,都是小孩子,怕什么?可后来老是听人说,林丫头这病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我看都是因为他们俩心里有了些懵懂的情愫。所以我想啊,要是老让他们俩这么待在一块儿,终究是不太合适。你们怎么看?”
王夫人听了这话,愣了一下,只好应道:“林姑娘是个挺有心计的人。至于宝玉,傻乎乎的,不懂得避嫌也是有的。不过看他们外表,都还像是个孩子。这时候要是突然把其中一个分到园子外面去,反而容易让人看出什么端倪来。不是有句老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老太太想想,是不是该赶紧把他们的婚事给办了?”
贾母皱了皱眉头,说道:“林丫头那性子有点古怪,虽说这也是她的特点,但我就是因为这点,心里不太想把林丫头许配给宝玉。况且林丫头身体这么弱,恐怕不是长寿之相。还是宝丫头最合适。”
王夫人说:“不只是老太太有这样的想法,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也得给林姑娘说好婆家才行,不然的话,女孩子长大了,哪个没有自己的心思?要是她真的对宝玉有了私心,等知道宝玉已经和宝姑娘定下亲事,那可就麻烦了。”
贾母说:“那当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再给林丫头说婆家,哪有先顾着外人后顾着自己的道理。再说,林丫头到底比宝玉小两岁。按你们这么说,倒是给宝玉定亲的话,别让他知道罢了。”
凤姐便吩咐那些丫头们说:“你们都听到了吗?宝二爷定亲的事,不许乱嚷嚷;要是谁多嘴多舌,小心扒她的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