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黛玉独自先回了住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起过去关于“金”“石”的那些话语,心里反倒涌起一阵欢喜。她暗自思忖:“那些和尚道士的话,果然是不能全信的。倘若真如他们所说‘金’和‘玉’有着命中注定的缘分,那宝玉又怎么会把那块玉给弄丢了呢?说不定是因为我的缘故,才让他们的‘金玉’被拆散了,这也并非没有可能。”
黛玉就这么反复琢磨着,越想心里越觉得踏实,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一天下来,她原本满身的疲惫,此刻竟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重新拿起书,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一旁的紫鹃却感觉浑身倦意袭来,一个劲儿地催促黛玉赶紧睡下。
黛玉虽然依言躺到了床上,可又想到了院子里的海棠花,心中暗自嘀咕:“那块玉可是宝玉胎里带来的,可不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和消失,想必都暗藏玄机。要是这海棠花预示着好事将近,那宝玉就不该把玉弄丢呀?可眼下这花开了,玉却丢了,看来这花开得有些不吉利,莫不是宝玉会遭遇什么不好的事情?”想到这儿,黛玉不禁又伤心起来。
可转眼间,她又把思绪转到了喜事上,觉得这海棠花开似乎又应了喜事,而宝玉丢玉也好像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就这样,她一会儿悲从中来,一会儿又心怀期待,在悲喜交加的情绪中反复纠结,一直折腾到五更天,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第二天,王夫人等人就派了人去当铺查问情况,凤姐也在暗中想尽办法四处寻找。一连折腾了好几天,始终没有一点消息。好在贾母和贾政还不知道这件事。
袭人等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宝玉也好几天没去上学,只是呆呆地坐着,不说话,一副没精打采、心不在焉的样子。王夫人只当他是因为丢了玉才这样,也没太放在心上。
那天,王夫人正心里烦闷,忽然看见贾琏进来请安,贾琏嘻嘻的笑着说:“今天我听说军机大臣贾雨村派人来跟二老爷说,舅老爷升任内阁大学士了,奉旨要来到京城,已经定好了明年正月二十日宣读诏书。已经派人送出三百里加急文书了,估计舅老爷日夜赶路,半个多月就能到京城了。侄儿特意来跟太太说一声。”
王夫人听了这话,顿时高兴得不得了。她心里正想着娘家这边人丁不旺,薛姨妈家又渐渐衰败了,兄弟又在外地做官,没法照应家里。现在突然听说兄弟要拜相回京,王家又能风光荣耀起来,以后宝玉也有个依靠了,心里因为丢玉而产生的焦虑便稍微减轻了一些。从那以后,她天天盼着兄弟能早日到京城。
忽然有一天,贾政走进屋来,脸上满是泪痕,气喘吁吁地说道:“你赶紧去禀告老太太,让她即刻进宫。不用带太多人,就你一个人服侍着进去就行。元妃娘娘突然得了急病,现在太监正在外面等着呢。那太监说:‘太医院已经上奏,娘娘是痰厥之症,已经无法医治了。’”
王夫人听了这话,顿时大哭起来。贾政赶忙说道:“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快去请老太太来,跟她说的时候语气缓和些,别把老人家吓坏了。”贾政说完,便出去吩咐家人做好伺候的准备。
王夫人强忍住泪水,去请贾母,只说元妃生病了,需要进宫去请安。
贾母听后,一边念着佛一边说道:“怎么又病了?上次可把我吓得不轻,后来又听说消息有误。这次我宁愿这消息还是错的才好。”
王夫人一边应答着,一边催促鸳鸯等人打开箱子,取出衣饰穿戴起来。王夫人自己也赶紧回到自己房中,穿戴整齐后,过来一同伺候着。
过了一会儿,众人来到大厅,坐上轿子进宫去了。不提。
且说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后,便深得皇帝的宠爱,圣眷日隆,身体发福,行动起来也显得有些吃力。每日起居劳顿而倍感疲惫,时不时还会犯起痰疾。
前几日,她在侍奉皇帝宴会后回宫,不慎沾染了些许寒气,这寒气竟勾起了她往日的旧病。没想到,此次病情来势汹汹,竟导致她痰气壅塞,四肢也变得冰凉。
宫中之人见状,立即奏明皇帝,并迅速召来太医为她诊治。可谁知,汤药灌下去却毫无效果,即便连用了通关的猛药,也依然不见起色。
内官们忧心忡忡,无奈之下只得奏请皇帝,提前为元春准备后事。于是,皇帝传下旨意,命贾氏家族中与元春有亲属关系的人进宫见她最后一面。
贾母和王夫人遵旨进宫。只见元春已经痰塞口涎,说不出话来。她见到贾母,只是悲泣不已,却流不出多少眼泪。贾母走上前去,向她请安,并说了一些宽慰的话。
过了一会儿,贾政等人的职名被递了进来,宫嫔们传奏给元春。然而,元春此时已经目不能视,渐渐脸色也变得异常。
内宫太监见状,正要奏明皇帝,但又担心皇帝会派其他妃嫔前来探视,而贾氏家族作为外戚,不便久留宫中,于是便请贾母和王夫人在外宫等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