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王府,朱漆廊柱在暮色中泛着沉郁的光。徐凤年一袭青衫立于庭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目光望向东南方 —— 太安城的方向,那里是离阳王朝的心脏,藏着数不清的算计与风波。他此次进京,明面上是应召述职,实则是踏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棋局,前路吉凶难料。
就在他心绪翻腾之际,沉重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带着常年征战沙场的铁血气息。徐凤年回头,见徐骁身着玄色便服,腰间悬着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短刀,脸上的皱纹如沟壑纵横,却难掩眼底的锐利。这位北凉王走到徐凤年身侧,目光扫过庭院中随风摇曳的梧桐叶,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放心,你这趟进京,就是使劲作死,皇帝也不敢让你死。”
徐凤年微微一怔,随即垂眸。他知晓父亲心思深沉,早已将离阳局势看得通透,只是仍想听父亲把话说透。徐骁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继续说道:“如今离阳大局已定,尤其是陈芝豹被封蜀王之后,各方势力相互制衡,唯有北莽才是真正的心头大患。你想想,要是他们惹得咱们爷俩不痛快,北凉铁骑按兵不动,谁来替他们挡下北莽那百万铁骑?没有咱们北凉,别说皇帝坐不稳龙椅,整座太安城都会人心惶惶,日夜难安。”
说到这里,徐骁语气中多了几分嘲讽:“那帮朝堂上的王八蛋,平日里骂我骂得最凶,说我拥兵自重、独断专行,可私底下,还得庆幸有我徐骁替他们镇守边关,挡住北莽的铁蹄。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没了北凉,离阳江山早就成了北莽的囊中之物。”
这番话如同定心丸,稳稳落进徐凤年的心里。此前的忐忑与顾虑瞬间消散,他抬头看向父亲,眼中重新燃起光芒,郑重地点了点头:“儿子明白了。” 徐骁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去吧,放心去太安城,有爹在,没人能伤你分毫。”
得了父亲的承诺,徐凤年不再犹豫,次日一早便带着随从启程。队伍一路南下,马蹄踏过官道的尘土,卷起阵阵喧嚣。沿途的风景从北凉的苍茫戈壁,渐渐变成江南的烟雨朦胧,半个月的行程转瞬即逝。当太安城那巍峨的城墙出现在视野中时,徐凤年勒住马缰,望着这座繁华又复杂的都城,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进城后,一行人先在驿馆安顿下来。刚歇下没多久,随从便前来禀报,说在他们赶往太安城的这些人中,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游侠儿,背着一把木剑,四处游荡,那人的名字,叫温华。
“温华?” 徐凤年听到这个名字,先是一愣,随即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那是他当年和老黄一起,用三年时间游历江湖时结识的朋友,一段充满苦与乐的时光,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徐凤年还记得,温华曾跟他说起过自己的身世。温华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村子坐落在群山之间,交通闭塞。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病去世了,只能跟着哥哥嫂子一起生活。哥哥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着几亩薄田养家糊口。嫂子性子泼辣,见温华从小就不爱干活,整日在街上瞎混,便经常数落他,说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兴许是缺少父母的管教,温华从小就野惯了。每天天不亮,他就溜出家门,在村子里的街巷里穿梭,跟一群半大的孩子掏鸟窝、摸鱼虾,有时候还会偷偷拿别人家院子里的瓜果。长大后,更是变本加厉,成了村里有名的 “街溜子”。他说话尖酸刻薄,见谁都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双手插在裤腰里,晃来晃去,嘴里还哼着不着调的小曲,邻里街坊都不喜欢他。
在村子里,谁家要是生了闺女,都得再三叮嘱,离温华远一点。大家都觉得,温华这样的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厮混大半辈子,连个老婆都娶不到,最后只能变成一个眼神猥琐的中年大叔,在贫困潦倒中了此残生。可温华自己却不这么想,他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江湖梦。
每当夜深人静,躺在简陋的床铺上,温华就会幻想着江湖的模样。他梦想着有一天,能遇到一位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看中他的天赋,收他为徒,随手教他一两招顶尖剑术。等他学成之后,就背着剑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成为人人敬仰的顶尖剑客。要是运气好,能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遇到一位长得好看、武功又高的女侠,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娶她回家做老婆,那便是最完美的人生了。
这个梦想,支撑着温华度过了无数个被嫂子数落的日子。嫂子经常当着他的面骂他:“你看看你,整天游手好闲,就知道吃白饭,以后谁愿意嫁给你?你哥辛辛苦苦种田养家,你就不能替他分担一点?” 每次听到这些话,温华都低着头不说话,可心里的江湖梦却愈发强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凉州雪:徐骁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凉州雪:徐骁风云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