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永新守御千户所。
辛未日,右相国李善长进言陈述湖广的边防事务。皇上下旨说要安定边境、使百姓休养生息,不要轻易挑起边境争端。
甲戌日。指挥副使王汉宝率领军队夺取干州,进驻彭家铺。贼将雷元帅、刘朝端等人率领部众抵御作战,王汉宝和元帅祝观打败了他们,夺取了这个州,任用前镇抚李旭守卫该州。
庚辰日,徐达、常遇春攻克泰州,俘虏了张士诚的将领严再兴、夏思忠、张士俊等九十四人,五千名士兵,一百六十多匹马,四十多艘船。派遣千户屠寿率领五千名俘虏去建康报捷,并请求指示防守城池的事宜。皇上派遣使者告诉徐达:‘新旧两座城池,你自己估量能不能攻下,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那些还没有被攻下的各座城池,应该乘胜进军夺取。’
癸未日,皇帝命令将徐达送来的五千名泰州俘虏安置在潭州、辰州。当时天气寒冷,皇帝下令赏赐每个人一套衣服,妇女们也都赏赐了衣服、鞋子、针线和布帛。起初,众人自认为抵抗朝廷军队必死无疑,等到得到赏赐,又使妻子儿女团聚,都感激喜悦,叩拜欢呼万岁后离去。
徐达派遣黄旗千户刘杰分兵夺取兴化。张士诚的守将李清战败,关闭城门坚守,刘杰攻打不下。张士诚的将领陈元帅前来援助李清,刘杰又将他击退,缴获了十五艘战船以及大量的盔甲和兵器。
十一月初一,信州强盗萧明攻打婺源州,知州白谦无力抵抗,怀抱官印走出北门投水而死。白谦执政廉洁恩惠,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曾经遇到过除夕,家里没有其他的供奉器具,只有蔬菜做的食物罢了。家人感叹他生活的贫苦,白谦却安然处之,人们因此称赞他。
辛酉日。左相国徐达进军攻打高邮。皇帝听说这件事以后,担心徐达孤军深入敌境,无法和其他将领策应,就派使者去军中,命令同知冯国胜率领所属部队指挥高邮的军队,让徐达回军泰州,围攻淮安、濠州、泗州。晓谕徐达说:‘做将领的原则,贵在谨慎稳重,进军攻城略地,应该加以仔细考察。近来听说你率兵远行出征,深入敌方防守坚固的要地,这是非常不应该的啊。如果常平章独自率领一支偏师,在长江上防备敌军,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谁来支援他呢?应该率领军队返回泰州,合并管理冯国胜率领的一万五千名留守士兵,去攻取还没有占领的州郡。你在军中指挥调度,见机行事,与各位将领协调合作,齐心协力,成就大业,不要轻易行动,以免错失良机。’
甲午日,饶鼎臣又和原来陈友谅的部将刘平章肆意抢劫掠夺。元帅王国宝听说了这件事,出兵半路阻击,杀死贼寇二百多人,饶鼎臣被弩箭射中而死,从此剩余的贼寇党羽都溃散了。
乙未日,皇上因为李济占据濠州,名义上是为张士诚守卫,但持观望态度,犹豫不决,就命令右相国李善长写信招降他说:“近来听说您从泰州撤军,回守濠梁。我和您本是同乡,又有幸为同宗之人,深切思考您用来成就失败、招来祸福的谋划,不能不告知,因此向皇上启奏这件事,奉皇上的命令送信给您。皇上的意思好像是说:‘以前因为元朝混乱,我起兵起义,我和李济都投身到了军队之中,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后来因为扬州事变,李济就来归附我,为我攻打常州。没想到盘踞扬州的张明鉴、张士诚势力捏造流言,扰乱人心,使你我之间产生了猜疑,以致郑同佥抛弃妻子儿女,率领部队逃到常州。大概反间计产生变故,事情的关键在于谋划,和李济有什么相干呢?’这是皇上的意思。我曾经听说,顺应或违逆,是成功或失败的趋势;离去或靠近,是灾祸或福运的关键。考察成功和失败的趋势,观察灾祸和幸福的先兆,只有英雄豪杰才能做到。豪杰之士,在乱世中起兵,互相争雄,当他们遇到真正的君主时,就会委身归附,像窦融归附汉朝,李??归附唐朝一样。阁下如果真能认清成功与失败的形势,洞察安全与危险的事理,明察祸患与福运的根源,把失败转化为成功,将凶险转变为吉祥,那么就会自身在当世荣耀,恩泽流传给子孙,名字被记载在史册上。何况濠梁是我主上祖宗生长的地方,陵墓和亲戚都在那里,主上谒陵的心思,没有一刻忘记。如今左相国率领大军,向东攻克泰州,攻打高邮,夺取淮安,攻占还没有攻克的地方。只是那是自己的祖国,不忍心用武力去攻打它。所以我派遣使者杜三前来向您献计,希望您能精心深入地思考谋划,观察天时,考察人事,趁着有利时机建立功勋,献出濠城,使我的主上能够对上供奉祖宗的陵墓,对下宽慰家乡父老的期望,那么您的功劳就不在那两个人之下了。何况我们的主上宽厚仁爱、神明英武,能记取人的功劳,忘掉人的过错,一点点小的嫌隙,不值得被您挂怀。如果一定要拒绝正义而顽固坚守,将来在淮河两岸交战,一决胜负,或许自身成为俘虏,或许血肉涂抹在荒野,妻子儿女被掳掠,给天下人留下笑柄,难道不是非常可惜吗!我又私下为阁下考虑了一番。阁下身之所为,不知道究竟是为了元朝呢?是为了张士诚吗?如果是为了元朝(考虑的话),那么元朝的君主昏庸无能,奸佞之臣擅权乱政,强悍的将领飞扬跋扈,百姓深受其害,上天早就应该断绝它的命数了。如果是为了张(这个人或势力),那么他骄横荒淫违背正道,灭亡就在眼前。阁下在这个时候,以区区弹丸之地,归附元朝不足以倚仗,归附张士诚不足以成事,我非常为阁下担忧。如果不权衡事情形势的适宜与否,对成功失败灾祸幸福的细微迹象不明白,这不是智慧;让百姓被战争所苦,这不是仁爱。不仁不智,这也是你所不愿意听到的。只是希望您效仿古人的明智聪慧,去除众人的昏庸愚昧,舍弃叛逆而归顺朝廷,带着全城前来归附,难道不是伟大的大丈夫吗?如果有人拖延时间、犹豫不决,(我)大军已经攻下淮安,(到那时)即使想要求降,也已经落在别人后面了,要是有谋求富贵的人,谋划着把您绑了来献(给我),您又将用什么来应对这种情况呢?同乡之间的情谊,对你不薄,所以才反复说这些,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李济收到信后,没有回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