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年(4064年)十一月癸酉朔(初一),朱亮祖率领水军在乐清的盘屿袭击并击败了方明善,追至楚门海口,派遣百户李德去招降他。
乙亥(初三),夏国主明升派遣使者邓良叟前来通好,(太祖)命令邓良叟跟随大将军徐达的军队,观察被攻克的城镇。
丙子(初四),大将军徐达的军队驻扎在下邳,派遣都督同知张兴祖率领宣武等卫的军队前往徐州,进而攻取山东各州县。
戊寅(初六),太祖阅读《汉书》,对身边侍臣说:“汉高祖把追逐狡兔比作武将,把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比作文臣。这个比喻虽然贴切,但话语却有失偏颇。我认为建立基业犹如建造大厦,砍伐木材、加工构件,必须依靠武将;彩绘装饰,必须依靠文臣。只用文臣而不用武将,就像斧头还没动工就先涂粉刷;只用武将而不用文臣,就像房屋已经建成却不加粉饰。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文武并用,相辅相成,这样或许就不会有偏差了。”
己卯(初七),大将军徐达的军队到达榆行镇,元朝佥院郦毅、镇抚孙惟德等人投降。徐达命令黄蓬、张千户镇守该地。
庚辰(初八),平章韩政的军队进驻梁城,元朝同知枢密院事卢斌、佥院程福等人率领部众投降。当天,徐唐臣等人到达沂州。
辛巳(初九),征南将军汤和攻克庆元。在此之前,汤和的军队从绍兴渡过曹娥江,进军驻扎在余姚,余姚知州李枢和上虞县尹沈煜投降。于是汤和进兵至庆元城下,攻打四门。庆元府判徐善等人率领官员和父老从西门出城投降。方国珍驱赶部下乘船从海上逃跑,汤和率兵追击。方国珍率众迎战,汤和军队将其击败,斩首及溺水而死者甚众,擒获方国珍的副枢方惟益、元帅戴廷芳等人,缴获海船二十五艘,马四十一匹。方国珍率领余部逃入海中。汤和回师庆元,随后攻占了定海、慈溪等县,收降士兵二千人,缴获战舰六十三艘、马二百余匹、银印三枚、铜印十六枚、金牌二枚、钱六千九百余锭、粮食三十五万四千六百石。
壬午(初十),沂州王宣反叛,大将军徐达率兵进讨,攻克了沂州。在此之前,太祖因王宣先前投降,所以派徐唐臣等人前去传达命令,让他率兵跟随徐达出征讨伐。徐唐臣等人到达后,王宣内心不愿服从,就密令其子王信前往莒州、密州等地招募士兵,做防御准备。同时派员外郎王仲刚和王信的岳父冯某等人,假装前来犒劳军队,以拖延徐达的行动。徐达接受了犒劳并送他们回去。王仲刚等人回去后,王宣当夜派兵劫持徐唐臣等人欲加杀害,众人混乱中,徐唐臣逃脱,跑到徐达军中。徐达闻讯,当天即率军直抵沂州,在北门扎营。徐达仍想招降王宣,又派梁镇抚前去劝说。王宣派郎中常某到西门见梁镇抚。梁镇抚对常某说:“我(过去)就是张士诚的义子,因早早归降,才有今日。王平章(指王宣)不降,还在等什么?”常某回去告诉王宣,王宣派人迎请梁镇抚进城,对他说:“我投降!我投降!”梁镇抚回报徐达后,王宣却又关闭城门拒守。徐达大怒,下令进攻,分兵在其南门扎营。都督冯宗异(冯胜)命令士兵开坝放水。第二天,徐达督军猛攻沂州城。王宣因等待王信募兵未归,自感难以支撑。
甲申(十二日),王宣于是打开西门,带着元朝授予的沂国公印及其子王信,奉上降表出降。徐达命王宣写信,派镇抚孙惟德去招降王信。王信不从,杀了孙惟德,与其兄王仁逃往山西。于是沂州右丞赵蛮子、莒州周黻、海州马骊,以及沭阳、日照、赣榆各县官员连同追随王信的将士,都相继前来投降。徐达因王宣反复无常,又恼怒其子杀害孙惟德,于是拘捕王宣,将其杖责处死,并杀了王仲刚、常郎中等。命令指挥韩温镇守沂州。
乙酉(十三日),制定大都督府及各卫所官员品级制度:
大都督府:左右都督正一品;同知都督从一品;副都督正二品;佥都督从二品;参议正四品。
经历、断事官从五品。
都事正七品;照磨从七品。
内外各卫指挥使司佥事、宿卫镇抚从四品;各卫镇抚从五品;千户所镇抚从六品。
各卫知事正八品;宿卫知事从八品。
断事官提控案牍由中书省任命。
其余官职品级照旧。
制定盐运司官员品级制度:
盐运司使正三品;同知正四品;副使正五品;运判正六品;经历正七品;知事正八品;照磨正八品。
纲官正九品。
盐场司令从七品;司丞从八品;百夫长由中书省任命。
任命大都督府副使康茂才为都督府同知;任命鹰扬卫指挥使郭子兴、天策卫指挥使陈德同为佥都督。
确定起居注给事中的官品为正五品。
戊子(十六日),元朝沂水县守将张云翰派人向徐达表示归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