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的尚食等局,又将太常司的供需库划归其管理,局库官员的品秩仍按照旧例。
任命徐兴祖为光禄少卿。
任命刘绍先为尚宝司卿,邵礼为尚宝司少卿。
改太史院为司天监,设置监令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
监丞一名,官阶为正六品。
主簿一人,官阶为正七品。
有主事一人,官职为正八品;五官正五人,官职为正五品;五官副五人,官职为正六品。
灵台郎(官职名)设置两人,品级为正七品。
保章正设二人,官品为从七品。
有三名监候官,为正八品官职。
司辰八人,官阶为正九品。
漏刻博士六名,品级为从九品。
又设置回回司天监,设监令一人,正四品;设少监二人,正五品;设丞二人,正六品。
制定三师朝贺东宫的礼仪。
皇上因为太子的师傅都是有功勋的旧臣,应当用特殊的礼节来对待他们,(他们)朝贺太子,难以和一般的官员相同,所以命令礼官考察古代的事例来确定(相应的)礼仪。
于是礼部以及翰林院的诸位儒臣商议说:‘唐朝的制度,群臣朝贺太子,行四拜礼,太子答谢后二拜。
三公前来朝贺,皇帝在前边和后边都要答拜。
近代不再施行答拜群臣的礼仪,而对于太师、太傅、太保的礼仪却不能不重视。
现在拟定好相关礼仪,凡是遇到大型朝贺,在前期要在大本堂设置皇太子的座位,在堂中设置答拜时用的褥位,在堂前设置三师、宾客、谕德拜谒的位置,两位赞礼官位于三师的北面,两位内赞官位于堂中,全都东西相对。
到了那天,皇太子穿着平日的衣服登上座位,三师、宾客穿着平日的衣服进入,走到自己的位置上,面向北站立,皇太子站起来,面向南。
赞礼官高唱行鞠躬四拜之礼,皇太子接受前两拜,回拜后两拜。
礼仪结束后,皇太子返回宫中,三师以下的官员按照次序离开。’
大将军徐达派遣参政陆聚攻打车子等山寨。
癸酉日,皇帝诏令确定皇太子、亲王及士庶婚礼。
礼部官员和翰林学士等儒臣商议说:“但凡皇太子举行婚礼,婚礼之前,礼部要发文给司天监,选择纳采的日期,奏请皇帝任命某位官员作为使者。
某官担任副使,通告文武百官,准备好朝服排班侍立。”
前一天,内使监在奉天殿正中设置皇帝的座位和香案,和平时一样。
尚宝卿在皇帝座位的南面设置放置宝玺的几案。
礼部官员在丹陛上摆放大雁和其他礼物。
侍仪司设承制官位于殿上御座之东及丹陛之东南。
设置使者和副使行拜礼的位置在宫殿前红色台阶内道路的西侧,在东边的为上位,面向北方。
两名赞礼官站在宫殿台阶上面靠南的地方,一东一西,面对面站着。
司赞二人站在使者拜位的北边,知班二人站在司赞的南边,都东西相向。
文武百官在文武楼的北面侍立,东西相向。
安排四名文武班舍人站在文武官员的北边,稍微靠后一点,东西相对而立。
引领使者两人站在使者的拜位以北,站在西边面朝东。
拱卫司、光禄寺的官员分别站在奉天殿门的左右两边。
两位将军站在殿上帘子前面,六个人站在奉天门的左右两边,四个人站在丹陛上的四个角上,又有六个人站在奉天殿的左右两边,都东西相对。
四名负责鸣鞭的人站在丹陛上,面朝北方。
将捧着大雁和礼物的人安排在丹陛下的西边,面朝东。
这一天,金吾卫在午门外的东西两侧布置士兵和仪仗。
拱卫司在宫殿前红色台阶和红色台基的东西两侧陈设仪仗。
和声郎在丹墀的南边设置乐队,做好准备但不演奏。
侍仪司在奉天门外的正中间摆设仪仗和大型乐队。
天刚亮,初次击鼓戒严,催班舍人催促百官穿好朝服,导驾官、侍从官进宫迎接皇帝车驾。
其次是严官,由引班舍人引导文武百官入殿,在侍立位站立。
引礼官引导使者穿戴好朝服,站在丹墀的西边等候。
各位执事各自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三严之时,侍仪官上奏说外面已准备好。
御用监跪着上奏说:“请皇帝穿戴衮冕,尚宝卿手捧玉玺在前面引导,侍仪按照常仪引导皇帝。”
到达奉天殿后,皇帝登上御座,卷起帘子,挥动响鞭,鸡人报时完毕后,引礼官引导正副使者到宫殿前红色台阶下的拜位上。
赞礼官唱赞行鞠躬礼,行四次跪拜礼,起身,身体站直。
秉承皇帝旨意的官员走到皇帝座位前跪下接受皇帝旨意后,从中间的门出来,来到宫殿台阶上宣读皇帝旨意的位置,宣称有皇帝的旨意。
赞礼官让使者和副使跪下,宣读制书说:‘奉命将某氏女子纳为皇太子妃,命你们前去行纳采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