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年(4066年)十一月初一,征虏大将军、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徐达北伐归来,入宫朝见,皇上抚慰犒劳他。
甲午日,任命工部尚书孙克义担任河南行省的参政,兵部尚书安统担任山西行省的参政,调山西行省参政周彧担任北平行省的参政。
乙未日,任命工部侍郎张允担任工部尚书,左司郎中刘诚担任兵部尚书。
丙申日,任命大都督府都事赵耀担任湖广行省参政,工部员外郎张本担任浙江行省参政。
赵耀,是真定晋宁人。
(他)凭借湖广行省掾吏的身份进入中书省做属官,升任左司提控,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取苏州,回来后,被授任大都督府都事,于是跟随徐达平定山东、河南,攻克元朝都城,夺取山西,进入关中地区。
他在幕府时,处理事情周到缜密,不怕辛苦劳累,徐达非常喜爱并器重他。
至于派遣将领四面出击,在进攻、作战、防守等事务的时候,(各种)时机、适宜的策略、方法谋略,赵耀都参与其中。
等到这时他返回京城,被提拔为湖广行省参政,暂时留在京城,还没有派遣。
丁酉日,中书省奏请营建后堂,皇上不答应,说:“土木工程,连年不停,现在又想要做这个,能不使百姓困苦吗?”
等到民众的财力稍稍宽裕些,再做这件事也不算晚啊。
当初,南北郊的祭祀,群臣多次请求举行配祭之礼,皇上谦逊推让没有答应,并且说:‘等到平定庆阳之后再商议这件事。’
这一年八月,庆阳被平定,到了冬至要举行郊祀典礼,群臣又坚决请求,皇帝才答应了。
礼部于是进言说:‘先前举行郊祀的时候,因为还没有举行配祭上天的礼仪,所以在郊祀的礼仪完成之后又到太庙恭敬地拜谢。’
现在既然已经商议推举配祭的典制,庙祭谢神的礼仪应该不采用,只在祭祀前三天,前往太庙,把配祭享神之事祭告(祖先)。
听从了他的建议。
甲辰日,右副将军冯宗异等人从平凉出发,返回京城。
乙巳日。冬至,在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开始奉仁祖淳皇帝配享祭祀。
在此之前的第三天壬寅日,皇上到仁祖庙祭告说:‘我的父母,德行符合上帝的旨意,才生下我这微末之身。’
现在我继承前代君王的位置,统治管理天下,成为亿万百姓的君主,已经两年了,总共祭祀天地两次,却不敢举行祭天时以祖先配享的礼仪,大概是因为功业还没有成就的缘故。
如今疆域已经广阔,百姓生活逐渐安定,我恭敬地在本月十四日冬至这天,在圜丘恭敬地祭祀昊天上帝,恭谨地请皇考(已故的父亲)作为祭祀时的配享者,希望您明察知晓。
到了冬至这一天举行祭祀,将仁祖的神位设置在第一级祭坛的东边,面向西边,陈设的祭品和昊天上帝相同,但不用玉。
在昊天上帝神位前献上玉帛。
祭礼结束后,皇帝要到仁祖神御前举行祭礼,就像在祭天仪式上一样。
将祭牲放入俎中,初献、亚献、终献时都是如此。
他向昊天上帝祝告说:继位天子臣元璋,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冬至之日,六气开始滋生,(我)遵循常典,恭敬地率领臣民,用玉帛、牺牲和纯色酒、盛放在祭器中的谷物等各类祭品,举行这次燔柴祭祀。
皇考仁祖淳皇帝配享神灵,作为祭主。
仁祖配位祝文说:“孝子皇帝臣朱元璋,冒昧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帝,今天是冬至,六气开始滋生,现在我率领群臣,恭敬地祭祀昊天上帝,谨献上玉帛、牲畜、谷物、蔬菜,来举行祭祀典礼,敬请恭敬地瞻望天颜,永远为配位。”
礼仪完成后,皇帝驾临奉天殿,百官举行庆祝大礼告成的礼仪。
祭礼结束后,皇帝走出奉天门,对群臣说:‘祭祀的关键在于诚心敬意,而不在于祭品的丰富与否。’
物品丰富了,可是诚心还有没做到的地方,神灵就不会享用(祭品)。
祭品虽然菲薄,但诚心至纯,神灵就会享用。
所说的东邻杀牛举行盛大祭礼,不如西边邻国举行简单的礿祭(更能得到神灵福佑)。
我曾听说过只有德行才能承受福泽,没听说过用财物就能祈求到福泽的。
过去陈友谅身穿皇帝的服饰,乘坐皇帝的车驾。
陈友谅身穿衮服,头戴冕冠,乘坐玉辂车,准备了丰富的祭品,举行郊祀之礼。
他肆意地做不合道义的事,毒害虐待百姓,自己积累恶行,却想要从上天那里求福,这可以吗?
朕每次祭祀,其实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并不是为了求得个人的福气。
如果诚意没有达到,只是崇尚礼仪条文,却想要为自己求福,难道不是得罪上天吗?
皇帝到太庙祭祀。
丁未日,派遣元平章长寿等人写信给元丞相也速说:“将军,您出身于元朝的世家,父子都曾出将入相,为王室效力多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