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日,吏部上奏说:“钦天监司历杨野、俞钧的职责是主管天文历法,与一般的选官不同,应该让他们长期担任这个职位,除非有皇帝的特别旨意,否则不能升职调任。”
听从了他(她、它)。
大同卫都指挥使耿忠请求用山东、山西的盐税来折收绵布、白金,然后运到大同换米,来预备军饷。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任命太医院同知葛景先担任太医院使。
乙巳日,确定命妇的封号。一品、二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三品官员的妻子封为淑人,四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德人,五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宜人,六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安人,七品官员的妻子封为儒人。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的妇人)各自依照她们丈夫的爵位(受封)。
命令湖广武昌等十个府征发民夫三万人,征调船只八千艘,运输粮食十四万石,从襄阳转运到汉中,仍然命令当地卫所的军士沿江护送。
中书省右丞相、魏国公徐达上奏说:‘山后、顺宁等州的百姓,距离敌人的边境很近,虽然已经被招抚聚集归来,却没有看到他们安心于本土、乐于生计,担心时间长了他们会离散。’
已经下令让都指挥使潘敬、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高显把顺宁、宜兴州沿边的百姓,全部迁到北平的州县戍守,还让原来的部将安抚百姓。
统计户数为一万七千二百七十四户,人口为九万三千八百七十八人。
皇上批准了他的奏请。
在临濠设置怀远卫亲军指挥使司。
丁未日,皇帝下诏令:凡是大大小小的武官去世,都让他们的嫡长子或嫡长孙承袭职位。
如果有变故,就由嫡次子继承,如果没有嫡次子,就由庶长子的子孙继承;如果没有庶长子的子孙,就由弟弟、侄子中应该继承的人继承官职。
如果没有可以继承的弟弟侄子,但是有妻子、女儿和家属,就把他的俸禄按月给他们。
那些应该世袭职位的人,一定要通过骑马射箭的技艺来选拔。
如果(继承人)年幼,就优厚地给予一半俸禄;(如果是)为朝廷的公事而死的(官员),就给予全额俸禄,等到(继承人)长大就承袭职位。
写成法令。
(皇帝)派遣使者祭祀历代皇帝。
帝王陵寝。(明太祖)对中书省的大臣下旨说:“天下的城邑都有三皇庙,前代的帝王大臣都不亲自祭祀,只是把(祭祀之事)交给从事医药的人,而且让郡县普遍祭祀,难道不是亵渎(神灵)吗?”
至于尧、舜、禹,他们都是圣人,对天下有大功,后世却不为他们立庙,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应该让礼部召集众多儒士详细考察后上报。
于是礼部与翰林院、太常司的官员一同考证前代圣明的帝王,自唐代以来,都在陵墓祭祀。
唐玄宗曾经在京城设立三皇庙、五帝庙,到元成宗的时候,就在府、州、县设立三皇庙,春秋两季进行常规祭祀,并且让主管医药的人来主持(祭祀之事),这是很不合礼仪的。
皇帝说:‘三皇继承天命树立准则,开启了万世教化的源头,却与医师混淆,这怎么可以呢?’
从今以后命令天下郡县不要亵渎祭祀,只命令相关官员到陵寝祭祀。
礼部回复商议(此事):三皇、五帝、三王,以及汉代以后创立帝业的英明君主、保持前人成就的贤明君主,每年都应该统一在他们的陵墓宗庙进行祭祀。
皇上说:“古代圣明的皇帝、贤明的君王,以及历代帝王,曾经主宰中原、安定人民的,都要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
处在偏远地区的君主即使贤能也不主持祭祀(大典)。
统治中原但昏庸愚昧的君主也不能祭祀。
于是礼部重新商议决定合祭帝王。
三十五(处祭祀场所),在河南的有十处:在陈州祭祀伏羲、商高宗,在孟津县祭祀汉光武帝,在洛阳县祭祀汉明帝、汉章帝;在郑州祭祀周世宗,在巩县祭祀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
在山西的有一处,荣河祭祀商汤;在山东的有两处,须成县祭祀唐尧,曲阜县祭祀少昊;在北平的有三处,内黄县祭祀商中宗。
滑州祭祀颛顼、高辛;在湖广地区的有两处,酃县祭祀神农氏。
宁远县祭祀虞舜,在浙江祭祀的有两处,会稽县祭祀夏禹、宋孝宗。
在陕西的有十五个(祭祀之处),在中部县祭祀黄帝。
咸阳县祭祀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宣王、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
兴平县祭祀汉武帝,长安县祭祀汉宣帝。
三原县祭祀唐高祖,醴泉县祭祀唐太宗,蒲城县祭祀唐宪宗,泾阳县祭祀唐宣宗。
每年的祭祀在仲春、仲秋的初一,祭器用笾、豆各八个,登一个、铏一个、簠一个、簋一个,俎一个、爵三个,尊三个,篚一个,用太牢作为祭品。
皇帝下制书表示同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