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4068年)十二月初一庚辰日。
辛巳日,皇上命令礼部:“今年各地乡试中举的举人都不用参加会试,全部起程赴京,任命为官。”当时吏部上奏说天下有很多官职缺少官员任职,所以才有这样的任命。
壬午日,将高邮守御千户所改为高邮卫。
设置扬州卫。
暹罗斛国王参烈昭毗牙派遣他的大臣柰思俚侪剌识悉替等人前来朝见,进献金叶表文,进贡地方特产,祝贺来年的正月初一。使者回国时,皇帝下诏赐给他们国王《大统历》、织金的文绮以及使者衣服、文绮、布帛,数量各有不同。
癸未日,皇帝命令中书省确定军官和士兵的优待抚恤条例。于是中书省上奏说:“凡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没有子弟承袭而有父母或者妻子的,发给他们全部的俸禄,三年后减半发放。”如果有年幼的子弟,也要像这样处理。等到承袭职位后,给与本俸,取消优给。看到有子弟继承(世职)的,只给予办理丧葬的费用。有特别旨意命令他们(官员)的子弟参与跟随(做事)以经历世事、锻炼能力以及还没有授予官职名分的人,发给一半的俸禄。他们因为病故没有儿子承袭而有父母或者妻子的,给予一半的俸禄直到去世。有年龄小的子弟,第一年给予一半的俸禄,第二年再减少一半,等到他们继承官职时,再给予全部俸禄,停止优厚的供给。有子弟继承的,只给本人的俸禄,不额外加给。有特别的圣旨命令他们(官员)的子弟参与跟随(他们)经历世事锻炼,如果(子弟)还没有被授予官职名分的,给予一半的俸禄。士兵作战阵亡的,其妻子可以全额领取每月的粮饷,三年后仍然坚守贞节且没有依靠的,每月终身供给六斗米。如果有次子接替服徭役,只发给营葬的费用。接替服役的人每月供给粮食。那些因为生病而去世并且原来有妻子的人,第一年(家属)全额领取每月的粮食,第二年普通小旗(家属)每月给予六斗米。士兵的月粮,比起原来减少了一半。守节却没有依靠的人,也发给他们月粮的一半,直到他们去世。有依次轮流服兵役的,只发给月粮,不发给优给。凡是军官、士兵守卫城池,战死或病故,他们的妻子没有依靠或年幼的,守卫城池的官员统计他们的家属,命令有关部门发给他们路费和粮食,送他们到京城,优待他们。如果有人愿意还乡,朝廷也会给他们发放粮食,送他们回去。如果没有亲属可以依靠,愿意留在现居地的,按照惯例给予优厚的待遇。那些新归附的军人,如果还没有立下战功就病死了,不在优恤的范围之内。他们的家属由官府供给行粮,送回他们的家乡。皇帝下诏书听从了他的建议。
赏赐在京城的二十万四千九百多名士兵白金,每人一两。
礼部上奏重新确定祭祀孔子时的祭祀器具和祭祀物品,正位(孔子神位)用一头牛犊。一只羊、一头猪,竹笾和木豆各十个,太羹登一个、铏羹两个,簠和簋各两个,酒樽三个,酒爵三个。四配位每位用羊一只、猪一只、酒尊一个,其余的和正位相同。祭祀十位哲人的祭品,东边五个神位,共用一头猪,分别放置在各个神位前。帛一匹、爵一个,每个神位前放置笾豆各四个、簠簋各一个、铏一个、酒盏一个。西五位的陈设和东庑的五十三位相同,一共设置十三坛,共用一头猪,分别放置在各个坛上。一匹帛、一个酒爵,每个坛位用竹笾和木豆各四个,簠和簋各一个,酒盏四个。西边的庑廊有五十二个位子,也设置为十三个坛位,陈设的物品和东边庑廊的相同。起初,祭祀孔子的时候,孔子的塑像安放在高座上,而祭祀用的笾豆、罍、爵等器具都陈列在座位下,不符合祭祀的礼仪,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到了这时,确定了祭祀的物品,陈设各为高案,笾豆、簠、簋、登、铏全部用瓷器代替。祭祀使用熟的牲肉,使用乐舞。乐生六十人,舞生四十八人,引舞二人,总共一百一十人。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礼部请求选拔京城中优秀的百姓来充当乐舞生。皇上说:“乐舞是学者该做的事,况且祭奠先师的释奠礼是用来追念崇敬先师的,应该选择国子生以及所有公卿子弟中正在学校学习的人预先教导练习这件事。”
甲申这一天,当时各位有功勋的大臣所被赏赐的公田、田庄佃户大多倚仗权势冒犯法律,欺凌暴虐同乡之人,而各位有功之臣也不加以管束制止。皇上于是召见各位有功之臣并告诫他们说:‘古人不损害小的节操,所以能保全大的功业,不遗漏细微的行为,所以能成就大的德行,因此终身富贵,声名永远流传。’现在你们功成名就,应当保持晚节,正应当多加留意。而庄户佃农,倚仗你们的权势,仗着你们的威风,来欺凌残害乡里,你们怎么能不严加告诫他们呢?他是个小人,如果对他的管束不严格,他一定会逐渐放纵自己,放纵自己到一定程度,一定会连累到你的德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