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火星(荧惑)接近土星(填星)。
壬子(三月初十):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卫国公邓愈为左副副将军,中山侯汤和为右副副将军,统率诸将校前往山西、北平等处备边。太祖在奉天殿谕示徐达等人:“创业之初,君臣共历艰难。及至事平,岂不想稍事休息?然居安思危,古人所慎。故曾命卿等往西北筹划防边。既已出发,朕复思边境守备既定,远道防备徒劳兵力,乃召卿等还朝。今闻胡人窥伺边塞,有入侵之意,事不可止,故再命卿等总率将士,镇守边陲。然夷狄如豺狼,出没无常。只需坚壁清野,使其来无所获,待其疲惫退归时,率精锐出击,必能大获全胜。卿等皆老将,临机制胜之道娴熟,非朕所能遥控。至边后,应速拟方略奏报。”徐达等启程前,命中书省祭告太岁、风云、山川诸神。
甲寅(三月十二):命德庆侯廖永忠督运辽东(定辽)粮储,并赐其军战衣、皮鞋各二万五千件。
乙卯(三月十三):贵州都卫发兵讨平太平府(疑为地名有误或泛指)作乱的苗、僚部族。
升苏州知府魏观为四川行省参政,未及赴任。太祖认为苏州乃大郡,政务繁剧,非魏观不能治理,遂命其仍留任苏州知府。魏观,字起山,武昌蒲圻人。初以文学荐为国子助教,历官浙东提刑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洪武三年正月升太常卿,七月转翰林侍读学士,十二月拜国子祭酒。四年八月因未及时奏报祭祀孔子事宜被贬为龙南知县,刚到任即被召回任礼部主事。五年三月出任苏州知府。他深革前任陈宁苛政,为政宽厚,明教化,正风俗,深得民心。
广西卫士卒王升公差返沂州时,收受亲友故旧私下馈赠。卫官按卫法逮捕其亲友故旧三十四人,送都督府请罪。太祖说:“人归故乡,岂无亲故?慰劳馈赠,实乃人情之常。”下令全部释放。并对侍臣说:“近来诸司用法过于苛细。如大河卫百户姚旺运粮途中偶遇旧日僮仆,收留同行。至济宁,有民称此仆为其失散十年的外甥,姚旺即将仆人归还,并受赠绢一匹。此皆常情,法司竟也论罪。如此用法,使人动辄得咎,甚失宽厚本意。”
太祖对群臣说:“昔唐太宗言,君主若自以为贤明,臣下不匡正,欲求不危败,岂可得?此言甚善。朕观商汤因从谏如流而兴,商纣因文过饰非、拒谏饰非而亡。兴亡之道,即在从谏与拒谏之间。大抵自认贤明者必刚愎自用,刚愎自用则上不畏天命,下不恤人言,不亡何待?从谏者则乐于行善,乐善则正人日益亲近,奸佞日益疏远,号令政事必臻于善,故未有不兴者。太宗乃英杰之主,明乎此理,纳谏如流,事无巨细皆采纳,故能成贞观之治。朕深望于卿等,勿怀顾忌而不尽言。”
丁巳(三月十五):燕山卫指挥朱杲奏报:近率兵于山后、宜兴、锦川等处搜获元朝溃散军民九百余户。建议将少壮者编入各卫所充军,令其屯田戍守;老弱者安置于北平为民。太祖准奏。
广东廉州罗已终作乱,被卫兵讨平。
戊午(三月十六):任命赖正孙为和阳卫指挥佥事。此前赖正孙聚集陈友定旧部将士八千人,太祖下诏以此部补充和阳卫军伍。至此任命赖正孙为指挥佥事统领该部,并赐其改名为“镇”。
己未(三月十七):礼部奏请将年少举人赵惟一等三十四名送国子监读书,太祖命赐予衣服帷帐。
金吾后卫等处发生火灾,延烧太平门军士房舍。
燕王相府奏报:先前曾奉诏,因土木工程劳民,除修城池外,其余王府、官署工程暂停。现社稷坛、山川坛的望殿(祭祀建筑)未盖顶,王城门未砌砖,恐为风雨损坏。请求用保定等府被赦免而罚作劳役者完工。太祖认为社稷坛、山川坛望殿乃庄严洁净之地,宜用工匠建造,命罚役者仅负责砌筑城门。
壬戌(三月二十):开始用砖砌筑临濠(凤阳)皇城。诏令于临濠为金吾左、右卫,羽林左、右卫,虎贲左卫,骁骑左、右卫,燕山护卫,神策卫,雄武卫,兴武卫,威武卫,广武卫,英武卫,武德卫,鹰扬卫,龙骧卫,钟山卫,兴化卫,定远卫,怀远卫共二十一卫建造营房三万九千八百五十间。
癸亥(三月二十一):赏赐山西、北平、陕西守边军士作战衣物。
甲子(三月二十二):按等级赏赐商暠所招降的将校、军士钱钞布帛。
乙丑(三月二十三):任命儒士赵倜、钱宰、贝琼、郑涛、马盛、金珉、谢徽为国子监助教。
丙寅(三月二十四):设置四川行省织染局、宝泉局(铸钱)、杂造局(器物制造),各设大使一人、副使一人。
丁卯(三月二十五):出现日晕(日交晕)。
戊辰(三月二十六):命太原卫都指挥使王臻负责修筑代县城池,并令荣阳侯郑遇春同守。时郑遇春驻守朔州,上奏称:“朔州乃边塞要冲,胡虏出没无常,臣不可暂离职守。”太祖遂命郑遇春仍守朔州。
己巳(三月二十七):核算京城各卫大军月粮及官吏俸禄,每月需支米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余石。
庚午(三月二十八):命广洋卫指挥使于显为总兵官,横海卫指挥使朱寿为副总兵,率船队出海巡防倭寇。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实录卷之八十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