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4070年)八月初一(庚午):北方部族军队侵犯蔚州的广陵县以及弘州、忻州等地。指挥佥事余观率军讨伐追捕。
八月初二(辛未):怀庆知府王兴宗上奏:本府百姓食用解州盐,每斤需缴纳米五升,而河南、汝宁二府百姓只需缴纳二升。请求按二府标准执行。皇帝批准。
翰林承旨詹同、侍讲学士乐韶凤等进献所制祭祀孔子乐章:
迎神《咸和之曲》:“伟大啊先圣(孔子),道德崇高令人尊崇。维护帝王教化,百姓奉为宗师。祭祀遵循常典,精诚盛大隆重。祈愿神灵降临,光辉圣容显现。”
奠帛《宁和之曲》: “自有人类以来,谁能比其盛德?唯我圣王神明,超越前代圣人。谷物丝帛已备,礼仪庄重相称。祭品芳香非在黍稷,只愿神明倾听。”
初献《安和之曲》:“伟大啊圣师,实乃天降明德。制作礼乐尊崇,按时祭祀不懈。清酒芬芳醇香,祭牲肥大壮硕。敬献神明享用,祈愿降临显赫。”
亚献《景和之曲》: “历代帝王宗师,百姓万物轨范。瞻仰威仪浩荡,神灵在此安享。斟满金色酒樽,清冽甘美芬芳。三度虔诚进献,呜呼礼成在望。”(终献礼与亚献相同)
彻馔(撤供)《咸和之曲》:“牺尊象尊在前,豆笾礼器陈列。用以祭祀献享,洁净又显芬芳。礼仪完成乐备,人神同感欢悦。诚祭必受福佑,遵循古制无越。”
送神《咸和之曲》: “庄严学宫圣殿,四方崇敬来朝。恪守祭祀诚事,仪态雍容恭谦。歆享祭品馨香,神驾徐徐归天。光明祭祀礼毕,共蒙百福无边。”
乐章呈上后,太祖(朱元璋)说:“祭祀贵在心诚。像‘告充’(报告祭牲肥壮)、‘告腯’(报告祭牲丰满)这类繁文缛节,应当一并革除。”于是礼部尚书牛谅重新拟定了礼仪进献。
祭祀礼仪(修订后):
祭祀前两天,太常司官员奏报派遣官员祭祀先师孔子祭祀日期,皇帝斋戒一日。
次日清晨,皇帝穿皮弁服,在奉天殿传旨派遣祭祀官。
当天,祭祀官领旨后,前往祭所检视祭牲。
祭祀开始:乐舞生、执事官、分献官、陪祭官各就各位。引赞官引导祭祀官就位。
典仪官唱“迎神”,典乐官举麾,奏《咸和之曲》。祭祀官及以下人员行四拜礼。
典仪官唱“奠帛,行初献礼”。典乐官举麾,奏《宁和之曲》。祭祀官到盥洗所,插笏洗手,取笏。典乐官举麾,奏《安和之曲》,跳文德舞。祭祀官到酒樽所,执事以爵盛酒。祭祀官到孔子神位前,跪,插笏,献帛、献爵,取笏。执事跪读祝文毕,祭祀官俯伏、起身、平身。再到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神位前行同样礼仪。然后复位。
典仪官唱“行亚献礼”。典乐官举麾,奏《景和之曲》。执事以爵酌酒献于各神位前。
典仪官唱“行终献礼”、“行分献礼”。终献时典乐官举麾,奏《景和之曲》,仪式同亚献。亚献、终献的舞蹈同初献。
典仪官唱“饮福、受胙”。祭祀官到饮福位跪,插笏。执事进福酒,祭祀官饮;执事进胙肉,祭祀官受。取笏,俯伏、起身、平身,复位,行再拜礼。分献官及陪祀官皆再拜。
典仪官唱“彻馔”。典乐官举麾,奏《咸和之曲》。执事到各神位前撤供品。
典仪官唱“送神”。典乐官举麾,奏《咸和之曲》。祭祀官及以下人员行四拜礼。
典仪官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瘗所”。祭祀官到望瘗位。礼仪结束。皇帝批示:“准行”。
八月初四(癸酉):
设立纪事司(正七品),任命宦官张翊为纪事司正。
赏赐京城卫所军士每人冬布二匹;老弱、民兵、工匠减半。
赏赐察罕脑儿驻军士兵夏衣及每人白银二十两。
八月初六(乙亥):太祖谕示中书省、大都督府大臣:“凡指挥使战死沙场者,皆赐公田。病逝于家者不赐。世袭千户升任指挥使后阵亡者,与世袭指挥使同等赐公田。无子但有同居兄弟者亦同,非同居者不赐。”
在北郊斋宫西南为陪祀官建斋房:公侯十五间,百官十七间,乐舞生二十三间。
命礼部尚书牛谅、翰林承旨詹同等议定省牲时所用冠服。詹同等奏:“查古礼,君主戴皮弁视朝、用膳。今中祀既用皮弁行礼,省牲宜用常服。”(意指皮弁服似同常服,省牲时穿常服即可)。
监察御史答禄与权等进言: “开创基业、成就功绩,先王已端正了人伦纲常;崇德报功,后世应重视祭祀典制。若不追尊上古圣王,何以教化将来?考诸经史,伏羲、神农、黄帝号称三皇,其盛德伟业泽被万世,使天下后世三纲正、九法定,功莫大焉。尧舜禹汤文武相继为道统,孔曾思孟相传为道学。道统续其功业,道学传其精神。后世君王行事皆循其成法,此其所以承天立极,为帝王所宗,岂止于阴阳、医方之术?按《礼记》,‘法施于民则祀’,历代遵循。今我朝继正统有天下,社稷山川之神皆享其祭,唯独缺皇帝亲祀三皇之礼。应在春秋二季亲行祀事,以成一代典制,上报圣王之功,下正万民之伦常,则道德尊严而政教修明。”太祖采纳,命礼部考察历代创业有功于民的帝王,立庙祭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