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六年(4070年)六月初一(辛未),明太祖赏赐起居注官阎钝、给事中崔莘、编修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被子、坐垫、帷帐、几案和床榻。
赏赐京城卫戍部队士兵九万多人,每人三石米。
下诏命令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缮京师(南京)城墙。城墙周长一万零七百三十四丈二尺,折合为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步有余,合五十九里。内城周长二千五百七十一丈九尺,折合为五千一百四十三步,合十四里。
确定六部及中央各机构官员编制数额:
每部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
吏部下设总部、司勋、考功三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二人。总计十六人。
户部下设一科、二科、三科、四科,加上总务科共五科。前四科每科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四人。总务科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主事五人。总计三十七人。
礼部下设总部、祠部、膳部、主客四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总计二十人。
兵部下设总部、驾部、职方三部。每部设官员人数与吏部相同(即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二人)。
刑部下设总部、比部、都官、司门四部。总部、比部、司门三部各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都官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总部、比部各六人,都官、司门各四人。总计三十四人。
工部下设总部、虞部、水部、屯田四部。总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二人;其余三部各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总部八人,其余三部各四人。总计三十人。
太仆寺官秩从三品,设首领官、知事、主簿各一人。
京畿都漕运司,官秩正四品,设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
各府设经历、知事、照磨各一人。
侍仪司官秩由从七品升为从六品。
起居注给事中官秩由正七品升为从六品。
将作司官秩正六品。其下属的提举司,官秩由正六品改为正七品。
闸坝官:淮安等府七人,定为正九品。其余闸坝官由行省选任(“省注”)。
将御用监改名为供奉司,官秩从七品,设官五人。
初三(癸酉),赏赐山西大同都司左、右五卫以及陕西、河州、兰州、北平都司属下各卫将士皮裘、战袄、?鞋(皮靴)。
初七(丁丑),出现五彩云。
初八(戊寅),命令淮安侯华云龙、同知都督何文辉,将在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召集的原元朝旧五省八翼军士一千六百六十二人,分别补充到北平都司各卫所军中。
初十(庚辰),赏赐羽林卫、金吾卫、飞熊卫士兵四万七千多人,每人白银二两。
下诏在北平府密云等县设置粮仓储备粮食,以供给北征的士兵。
十一日(辛巳),中都(今安徽凤阳)皇城建成。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城垛)高五尺九寸五分,总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城楼的台基均高五尺九分。午门东南角、西南角角楼的台基高度与城楼台基相同。玄武门城楼的台基高五尺九寸五分,其东北角、西北角角楼的台基高度也与城楼台基相同。御道台阶上的浮雕图案为九龙、四凤、云朵;丹陛前御道上的浮雕图案为龙凤、海马、海水、云朵。护城河堤坝的砖基脚厚五尺,用熔化的生铁浇灌加固。
十二日(壬午),盱眙县(隶属临濠府)百姓进献祥瑞麦子,一茎两穗的共十六株。第二天(十三日,癸未),监察御史答禄与权进言:“上天降下祥瑞,都是用来预示国家的福运,作为圣明时代的征兆。如今祥瑞麦子的出现,是上帝借助草木的灵气,来彰显君臣虽为不同个体但同心同德的征象。而且产在盱眙,盱眙属于帝乡临濠府,应当将其进献给宗庙,以彰显祖宗神灵的庇佑。况且新麦收获后尚且进献宗庙,何况是祥瑞之麦呢?”太祖说:“如果说祥瑞之麦是因我而出现,我不敢当,一定要归功于祖宗神灵。御史的话很对。”于是命令将这些祥瑞麦子进献给宗庙。
十四日(甲申),赐给大同卫阵亡军人的家属钱钞。
十五日(乙酉),任命浙江按察司副使孙克义为刑部尚书。
十六日(丙戌),设置清凉门、马鞍门等处的兵马司。
十七日(丁亥),在西安城中设置华山卫、秦川卫。
十八日(戊子),临江侯陈德等率军到达朔州,胡人军队逃走。
十九日(己丑),任命户部郎中吕熙为户部尚书。赏赐工部尚书李敏、刑部尚书孙克义职分田(公田)的田租各一百石。
黄昏时分,有一颗青白色的流星,从三台星的中台星升起,向西北方向运行,消失在浮游的云气中。
二十一日(辛卯),下令将福建建安等县进贡的茶叶赐给京城官员。
二十二日(壬辰),金星(太白)靠近木星(岁星)。任命兵部郎中刘崧等十四人为北平都察司副使、佥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