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三年(4087年)九月初一庚寅日,发生了日食。
朝廷在陕西设置山丹卫。
提升山西都指挥同知马鉴为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四川都指挥使司上奏说:所属卫军士的数量,总共七万八千三百六十人。
辛卯日,皇帝下诏让长兴侯耿炳文返回故乡,赐给他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丝织品三十匹、一千锭钱钞。
赏赐应天府乡试的考官傅箕、苏伯衡、陈圭、谢南、毛瀚每人纸钞十锭,考中举人的黄文史等五十人每人两锭。
凡是参加考试没有通过的监生、生员,也都有赏赐。
并且把求学的方法告诉他,使他不要懈怠自己的志向。
云南乌蒙、芒部这两个军民府的土官派遣自己的儿子以作、捕驹等人,请求进入国子监读书,皇帝赐给他们衣服和钞币。
癸巳日,设置九溪、安福两个守御千户所,隶属于湖广九溪洞。
甲午日,升河南道监察御史周志清为大理寺右寺丞。
高丽派遣密直副使韩尚质进献表章和地方特产,恭贺皇太子的诞辰。
乙未日,国子助教黄庄请求回乡祭扫祖坟,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赏赐十锭钞币。
追封中山王徐达、岐阳王李文忠三代,皆封为王爵。
在此之前,皇帝考虑到功臣开国的功劳,虽然对他们加官进爵,但仍然不足以报答他们的功绩。
于是命令翰林院侍讲学士葛钧等人考察古代制度并上报。
富钧等人上奏说:‘宋朝制度,功臣韩琦在世时被封魏国公,去世后被追封为魏王;韩世忠在世时被封咸安郡王,去世后被追封为蕲王。’考察韩世忠,只被封公爵,封王爵以及封三代的情况,并没有别的固定制度。本朝的开平王常遇春,他家三代都被封王爵,这是出于特殊的恩宠,难以作为固定的条例。徐达等人三代的追赠,应当依照宋朝的制度。
皇上说中山王、岐阳王都是建有开国大功的勋臣,应该按照开平王的旧例,三代都封王爵。从今以后,凡是开国的功臣,去世之后都追封三代。那些继承爵位的子孙,如果没有立下特别的功勋,活着和死后都只能依照原爵位享受待遇,把这个规定作为法令。
于是中山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被封为中山王,他的曾祖母、祖母、母亲都被封为中山王夫人;岐阳王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被封为岐阳王,他的曾祖母、祖母、母亲都被封为岐阳王夫人。
颍国公傅友德、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祯、郓国公韩政、黔国公吴复、皖国公仇成、乐浪公濮英、虢国公俞通海,他们家族三代都被封为公爵。
全宁侯孙恪、景川侯曹震、会宁侯张温、崇山侯李新、长兴侯耿炳文等三代都被封为侯爵。
丙申日,魏国公徐辉祖等人上奏说:‘祖孙三代承蒙皇恩,都已经被加封王爵,那原来的诰命应该上缴。’皇上命令销毁他原来的诰命,让中书舍人重新用新的诰命给他。
于是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颍国公傅友德、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安庆侯仇正、江阴侯吴高、安陆侯吴杰、靖海侯吴忠、景川侯曹震、西凉侯濮玙、东平侯韩勋、崇山侯李新、全宁侯孙恪、会宁侯张温、定远侯王弼、江夏侯周德兴、怀远侯曹兴等人上缴呈交原来的诰命,总共二百二十八件。
夜里,月亮进入南斗星的斗魁区域。
丁酉日,又将王府仪卫司中的仪卫正的品级重新定为正五品,仪卫副为从五品,典仗为正六品。
任命福建右参政王钝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王钝,字士鲁,是开封太康人。王钝考中了元朝至正丙午年进士,被授予晋宁路猗氏县尹一职。进入本朝后,因为被推荐而担任大名府通判,后升任吏部郎中。洪武十九年,王钝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参议,不久升任右参政。
二十二年,因为拖欠赋税,王钝将要被罢官,皇帝特意赦免了他的罪过。朝廷征召王钝并派遣他持符节去安抚告谕麓川、平缅宣慰司,当地官员赠送黄金和贝壳,他坚决推辞不接受。有人劝他说:‘不接受固然很好,但恐怕蛮人会产生怀疑而发生变故,不如接受它。’于是接受这些财物,并且全部送到云南布政使司,放置在仓库里后才回来。到这时升任现在的官职。
设置大宁等卫所的儒学学校,来教导武官的子弟。设教授一员、训导二员,仍迁识达达字者,教习达达书,并赐冬衣、锦衾、皮裘遣之。
戊戌日。将户部的四个部门划分为十二个部门,分别是河南、北平、山东、山西、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每个部门负责一个布政司以及直隶府州的钱粮财物方面的事务。那云南就由四川布政使司兼管。又设置照磨、检校各一人,来核查文书进出的数量并按规定加以督促。又铸造了十二枚印,印文是“户部某部印”。每部设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话明太祖实录》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33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33言情!
喜欢白话明太祖实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白话明太祖实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