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凭借力所能及的手段治病救人,缓解苦痛,却从不试图强行逆转天命,干涉既定的生死轮回。遇到那些真正生机耗尽、寿元已至、药石显然无灵的垂危之人,他也只是依据脉象,神色平静地轻轻摇头,开上几副能够略微缓解身体痛苦、使最后时光安宁些的温和方子,然后并不多言,只是安静地陪在悲恸欲绝的家属身旁坐上一会儿,给予一种无声却充满理解的慰藉。
他开始真正体会到,为何一些流传久远的修仙典籍中,常会提及“红尘练心”这四个字的重若千钧。
在这最平凡、最质朴、最真实的烟火人间,在这充斥着柴米油盐、悲欢离合的日常里,恰恰最直接地映照并蕴含着天地间最深刻、最本源的生命真谛与法则运行的细微痕迹。
长生,漫漫道途,其终极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活着”本身,抛开力量与寿元,其本质又是什么?
他拥有远超凡俗想象的千载寿元,身怀足以翻江倒海、令凡人视若神明的法力神通。但这些令人艳羡的一切,在面对眼前这些生命短暂、饱尝生活艰辛与琐碎烦恼、却又在苦难中绽放出微小确幸与顽强生命韧性的凡人时,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绝对和唯一,甚至不断引发着他对于“道”、对于“存在”本身的更深层次思索与叩问。
一种难以用言语精确描述的明悟与通透之感,如同初春冰雪消融后的溪水,在他平静的心湖深处渐渐滋生、汇聚、沉淀。那并非修为境界的直接攀升或法力的暴涨,而是对“存在”、“生命”、“因果”、“轮回”等大道概念的更为深邃的理解与把握。他体内那枚代表着不朽与力量源泉的金丹,在这种日渐深厚、源于生活本身的感悟持续浸润下,似乎变得更加圆融内敛,光华尽藏,与周遭天地环境的联系也越发和谐紧密,仿佛他本身就成了这凡俗小镇自然的一部分。
每当夜深人静,月华洒满小院之时,他便会回到那间依旧简陋的茅屋之中。
抬手点燃一盏光线昏暗的油灯,昏黄的灯光勉强驱散一隅黑暗。他取出几卷在路上随手购买的凡俗书籍,或许是些讲道理的经史子集,或许是记录各地风土人情的游记杂谈,亦或是一些充满奇闻异事的地方志怪小说,就着这微弱的灯火,静静翻阅。
窗外,是夏夜里不知疲倦的虫鸣规律作响,偶有远处村落传来的几声模糊犬吠,更显夜之幽深。窗内,唯有灯火如豆,映照着泛黄的书页,以及那极其轻微的、规律的翻页声,在寂静中清晰可闻。
他体内那枚不朽的金丹,无需刻意引导,便自发性地缓缓旋转不息,如同宇宙星空中最为精妙和谐的造物,自然而然地、涓滴不遗地汲取着天地间在此处稀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气,将其转化为精纯而平和的丹元,补充着日常微不足道的消耗。而那源自神秘系统的每日稳定修为增长,也在这份远离修仙界纷争仇杀、贴近生命本源的宁静感悟之中,被更彻底、更完美地吸收、融合,无声无息地夯实着他那本就远超同阶的道基。
【叮!宿主于凡尘俗世中静心体悟生命真谛,道心愈发明澈通透,金丹根基微获淬炼,修为+5。】
那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偶尔会在他心神最为沉静安宁的时刻于识海中响起,带来的修为奖励虽不算丰厚,却总能让林玄嘴角泛起一丝淡淡的、会心的笑意,这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眼下所选择的这条于红尘中修行的道路,方向并未走偏,是契合《长生道果》之道的。
有时,读罢一卷,他会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身形不动,目光却已悠然投向窗外那沉沉的夜色,以及更远处零星闪烁的、代表着凡人家庭的温暖灯火。他的目光宁静而深远,仿佛能穿透这凡俗世界的夜幕,窥见到那隐藏在万物表象之下、更为深邃玄奥的大道轨迹与法则脉络。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亦能淬炼仙者道心。”他低声自语,声音微不可闻,嘴角含着一丝淡淡的、真实而平和的笑意,那是发自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诚然,打打杀杀,夺宝争锋,快意恩仇,是修仙路上最为常见、也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种常态与历练。
但于无人知晓的幽深秘境中默默潜修,积累力量,是修仙。
而于眼前这万丈红尘、市井阡陌之中静心体悟,感受生命最原始的流转与韵律,观察因果的细微交织,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直指本心的修行?
他的长生路,不求轰轰烈烈,不愿名动寰宇,但求如溪流般细水长流,于稳中求取那一丝丝的进益,于平凡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窥见大道至简的真章,于这般外人看来或许是“岁月静好”的沉淀中,悄然积累那通向不朽的坚实根基。
这处看似毫不起眼、灵气匮乏的凡人小镇,这片日夜弥漫着浓郁烟火气的平凡生活,对于此刻刚刚稳固金丹境界、亟需打磨道心的林玄而言,或许正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绝佳而珍贵的悟道之地与心灵港湾。
日子,便在这般平淡似水、充实而又暗含玄妙道韵的舒缓节奏中,一天天安静地、不着痕迹地悄然流逝。
“林先生”的名声与那些带着感激与些许好奇的故事,在小镇居民的口耳相传中,慢慢变成了一个带着些许神秘色彩,却又令人倍感安心的乡野传说。而他本人,则依旧如同定格在时光中的画卷,每日清晨,准时出现在那棵老槐树下,看天上云卷云舒,品世间人情百味,行医济世积累善缘,同时也修行着己身的大道。
喜欢低调修炼百年,徒手可斩真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低调修炼百年,徒手可斩真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