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曦,青云道馆后院的罡毯已浸在一片清蒙里。那方靛蓝色的毯面像被揉碎的夜空,金线绣就的北斗七星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光,天枢、天璇、天玑……七颗星位如嵌在毯上的碎金,连缀成一柄倒扣的勺子,正随着微风轻轻起伏。
叶法善站在罡毯边缘,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飘着院角野菊的淡香,混着晨露的清冽,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定了些。手心微微出汗,濡湿了道袍的袖口——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中华文化爱好者,他曾在博物馆见过步罡踏斗的古籍图谱,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亲身体验。那些在书上看来的“气脉流转”“星力感应”,此刻要化作脚下的每一步,说不紧张是假的。
“记住,七星相连,气要连贯,一步断,气就散了。”玄阳子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端着盏温热的菊花茶,雾气氤氲了他眼角的皱纹。他今日换了件月白色的道袍,领口绣着暗纹的云鹤,衬得整个人愈发仙风道骨。
叶法善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那是他穿越时唯一带在身上的物件,一块刻着“守中”二字的和田玉,此刻正贴着肌肤,传来温润的暖意。他调整呼吸,左脚轻抬,足尖悬在罡毯上方,目光落在左上角那枚“天枢”星位上。
按玄阳子所教,“天枢”属贪狼星,主生,吸气时要如草木破土,带着一股向上的韧劲。叶法善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春日里看过的竹林——竹笋顶开冻土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先在土里默默积蓄力量,再借着一场春雨的契机,“咔”地一声冲破阻碍,带着湿漉漉的泥土气,向着阳光舒展。
他缓缓吸气,丹田气海随之微微起伏,仿佛真有嫩芽在其中舒展。左脚落下,足尖恰好点在“天枢”星位的中心,金线被踩得微微凹陷,又迅速弹起,一股极淡的暖意顺着足心的涌泉穴往上爬,像被春日阳光晒过的溪水,温温的,带着点草木的清新。
“天璇!”玄阳子的声音轻得像风拂过竹叶。
叶法善右脚跟上,踏在“天璇”位。这一步要承接“天枢”的生气,气息需在体内流转半周,如溪流绕石。他刻意放缓运气的节奏,想象真气从丹田出发,经会阴、过尾闾,沿着脊椎缓缓上行,像溪水绕过光滑的卵石,温柔却坚定。可就在真气行至膻中穴时,忽然微微一滞——像是被一块小石子挡住了去路,脚步也跟着顿了半分。
“气不顺,步就沉。”玄阳子的声音不高,却像敲在叶法善心上。他连忙调整意念,想象那股真气化作更细的水流,从“石子”边缘漫过去,果然顺畅了些。脚下的金线轻轻颤了颤,仿佛在回应这股流转的气息。
接下来是“天玑”“天权”“玉衡”,这三星位于罡毯中央,步法需沉稳如磐石。叶法善踏“天玑”时,特意将重心压低,足尖紧扣毯面,感受着从地面传来的反作用力——那感觉很奇妙,像是脚下真有大地在托举,每一寸肌肉的发力都变得清晰可辨。他想起曾在纪录片里看过的黄山松,扎根岩缝却稳如泰山,靠的就是与大地的紧密相连。
踏“天权”时,按玄阳子所说,需带“权衡”之意。叶法善右手虚握成拳,想象掌心托着一杆秤,秤砣是丹田的真气,秤盘是周身的感知,一收一放间,真气在掌心凝聚成一点微光,再顺着手臂流回丹田。这一步落下,罡毯上的金线竟亮起了一丝极淡的银辉,像月光落在水面。
到“玉衡”位时,玄阳子曾说要“仰观星象,气如光束直冲百会”。叶法善抬头望了眼天际,晨雾已散,北斗七星的轮廓在淡蓝色的天幕上若隐若现。他深吸一口气,想象头顶有一道星光直直落下,穿过百会穴,顺着脊椎沉入丹田,与体内的真气交融。脚下的“玉衡”星位随之发烫,像被阳光晒了许久的鹅卵石。
前三步虽有滞涩,总算连贯。可到了“开阳”位,麻烦来了。
“开阳”对应武曲星,主“肃杀”,需呼气如利刃出鞘。叶法善想着古籍里“秋风扫叶,锐不可当”的描述,呼气时不自觉用了蛮力,真气一下子泄了大半,脚步踉跄了一下,足尖擦过“开阳”星位的边缘,差点踩到旁边的“兑”卦位。
“急了。”玄阳子放下茶盏,站起身来。他走到罡毯边,捡起一片被风吹落的银杏叶,“你看这叶子,秋风扫它时,看似轻柔,却能让它断枝落地,靠的不是蛮力,是聚而不散的劲道。”他手指一捻,银杏叶应声碎成几片,“肃杀是凝练,是‘一点突破’,而非‘满盘撒网’。”
叶法善定了定神,重新站回“玉衡”位。这次他没急着迈步,而是先让真气在丹田盘旋一周,像收束的弓弦。踏“开阳”时,他缓缓呼气,真气如一线银丝从丹田引出,顺着经脉直抵足尖,右脚落下时,足尖如刀削般点在星位中央——没有多余的动作,却带着一股穿透性的力道。
罡毯上的金线轻轻震动了一下,虽然没亮,却比刚才多了几分“锐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