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在甲字文库深处,惊心动魄地发掘出永熙元年漕运税银失窃案的绝密封辛后,苏明远的心湖便如同被投入了一块万钧巨石。表面依旧维持着每日点卯、办公、修炼的平静轨迹,但内心深处,却时刻回荡着那来自数十年前的无声惊雷。前朝旧案如同一面蒙尘的铜镜,被他无意间擦拭出一角,映照出的,却是当下税银案背后那庞大、幽深、历史脉络惊人的恐怖阴影。地宗妖人的触角,竟在圣上登基改元之初,甚至更早的前朝末年,便已悄然缠绕上国运的根基,其图谋之深远、布局之绵长、行事之诡谲狠毒,令人思之脊背生寒。
然而,苏明远深知,孤证不立。永熙元年的漕运大案虽极具冲击力,揭示了某种可怕的模式,但若想真正洞悉地宗这个隐藏于历史迷雾中的庞然大物,摸清其活动规律、手段演变乃至核心意图,单靠这一桩个案,无异于管中窥豹。他需要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追溯,需要从浩如烟海、积满尘埃的陈年旧档中,打捞出更多被遗忘或被刻意掩盖的碎片,才能尝试拼凑出地宗活动更清晰的轨迹,乃至其阴谋的冰山一角。
此后的十余日里,苏明远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而沉默。白日里,他高效处理完户房繁琐的日常文书,待人接物依旧谦和低调,不露丝毫锋芒。而一旦得暇,他便持着许七安特批的那张手令,如同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再次踏入那位于衙门最深处、隔绝了外界一切喧嚣的甲字文库。
文库内时光仿佛凝滞。昏暗的光线,混着陈墨、药草与旧纸特有的沉腐气息的空气,以及那一排排高耸入云、沉默如巨人的柏木书架,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苏明远【洞察】全开,双眸在昏黄灯火下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基础炼神术》默默运转,护持着灵台一点清明,抵御着海量晦涩、时而充满阴郁死亡气息的信息所带来的无形精神压迫。他像最耐心的考古学家,又像最敏锐的猎犬,将调查范围重点锁定在“景泰末年至永熙初年”这一关键时间段,专注于所有标注为“悬案”、“疑案”、“邪祟作乱”、“妖物害人”,尤其是涉及“官仓失窃”、“皇陵异动”、“押运队伍离奇失踪”、“官员暴毙”且最终结论仓促或明显存疑的卷宗区域。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时常一坐便是数个时辰,直至腰背僵硬,双目酸涩。他不再满足于阅读卷宗首页的摘要与结论,而是逐字逐句地剖析每一份发黄发脆的尸格记录、现场勘验的原始笔录、证物清单的细微描述、乃至当年办案人员留下的、字迹潦草的推测手记。他将《宋氏验尸心得》中记载的种种精妙法门——从骨骼伤痕的力学分析到细微组织变化的解读,从特殊毒物残留的辨识到异常能量侵蚀痕迹的推断——与《基础毒理详解》的广博知识相互印证,进行跨卷宗、跨地域、跨时间的交叉比对与深度辨析。脑海中仿佛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将一个个孤立的案件特征进行比对、筛选、关联、重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日废寝忘食、心无旁骛的潜心梳理与缜密推理,数起尘封已久、散落在不同卷宗堆中、结论仓促或明显存在疑点的旧案,如同深埋于泥沙下的珍珠,被苏明远以超凡的耐心与敏锐,一一擦拭出来,显露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内在关联与共同特征。
首要的发现,集中于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作案手法的高度一致性:
在一份纸张泛黄、边角破损的《景泰三十五年,江南道清溪县官粮仓神秘失窃案》卷宗内,记载了八名值守官仓的兵丁于一夜间全部暴毙。尸格描述为“面色红润,恍若醉眠,然躯体干瘪异常,轻若稚子,周身上下不见丝毫创伤瘀痕”。当年的结论草草归结为“突发罕见怪疾,精气泄尽而亡”。但苏明远结合《心得》中关于“邪法急速抽吸生灵精血魂魄”的详细特征描述(如表面安详、内在枯竭、阴气残留等),敏锐地指出,这绝非任何已知疾病所能解释,其症状与永熙元年“镇水司暴毙案”卷宗中的记载如出一辙!更令人心悸的是,卷宗附带的一张简陋尸格草图虽模糊不清,但其中一名死者脖颈后侧,被仵作随意标注为“胎记”的一小片阴影,其扭曲的轮廓感,与永熙案卷中提及的“胸前诡异印记”虽位置不同,但那种难以言喻的扭曲意蕴,极为相似!
另一份《永熙三年,西山皇陵建材运输队遇袭案》的密档则记载,一支护送一批特殊祭祀石材的队伍在密林中连人带车神秘消失,三日后被发现全员毙命于偏僻山谷。尸体状态描述为“血肉枯竭,状若干尸,触之阴寒刺骨,唯胸前衣物有灼穿小孔,皮下隐见暗红扭曲纹路”。如此诡异的死状,最终结论竟荒唐地归结为“遭深山魈精怪吸食精气”。苏明远将此处“暗红扭曲纹路”的记载与永案卷中关于印记的详细描述进行比对,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精怪所为,而是同一种邪术在不同时期、或因施法者差异、或为适应不同目标而呈现出的标记变体!这清晰地表明,地宗对其核心邪术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调整、演化,使其更加隐蔽、更具针对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大奉加点成道祖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大奉加点成道祖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