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未来实验室被查封的第三天,林砚坐在市局档案室里,面前堆着厚厚的卷宗——全是五年前“仁心慈善医院医疗事故”的相关记录。泛黄的纸张上,“患者因突发心脏病死亡”“抢救无效”等字样反复出现,却没有一份详细的心电图报告或抢救记录,像是有人刻意删减过关键信息。
“林姐,五年前的医疗事故一共涉及5名患者,全是在仁心慈善医院做‘老年康复治疗’时突然死亡的。”实习生小陆抱着一摞补充材料走进来,额头上沾着细密的汗珠,“我们查了医院的存档,发现这5名患者的病历都有修改痕迹,死亡时间全被改成了‘凌晨2点-4点’,正好是医院监控的维护时间。”
林砚指尖划过一份病历上的死亡时间记录——墨迹比其他字迹更浓,边缘还有轻微的晕染,明显是后期用相同型号的钢笔补写的。“把这5份病历送去技术科,做墨迹形成时间鉴定,另外,找到当年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我要亲自问话。”
第一个联系上的是当年的护士赵琳,现在已经辞职开了一家小诊所。面对林砚的询问,她的手始终紧紧攥着衣角,眼神躲闪:“我……我记不清了,都过去五年了,当时情况太乱,我只记得患者突然心跳停止,我们抢救了半小时,还是没救回来。”
“抢救记录上写着‘使用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但患者的过敏史里明确标注了‘对肾上腺素过敏’,这是怎么回事?”林砚将病历推到赵琳面前,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是你记错了,还是有人让你这么写的?”
赵琳的身体猛地一震,眼泪瞬间涌了出来:“是陈景明!他当时是医院的院长,亲自过来指挥抢救,让我注射肾上腺素,还说‘出了事他负责’。后来患者家属闹起来,他又让我们修改病历,把死亡时间改到监控维护期,还威胁我说要是敢说出去,就毁了我的工作和家庭。”
这个回答印证了林砚的猜测——五年前的医疗事故根本不是意外,而是陈景明故意为之。她立刻让小陆调取这5名患者的家庭背景,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退休前曾在瀚海重工工作,且都参与过2018年的“石墨烯材料研发项目”——也就是741项目的前身。
“陈景明是在清理741项目的知情人。”林砚看着患者名单,手指在“周志强”这个名字上停顿——这个名字她在张磊的U盘里见过,是741项目早期的工程师,“这些患者不是死于心脏病,而是死于Y-327药物的急性中毒,陈景明用‘医疗事故’做掩护,掩盖他杀人灭口的真相。”
为了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林砚带着技术科的人再次前往仁心慈善医院,重点搜查当年的药房和抢救室。在药房的地下储藏室里,技术科的小林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墙壁里的暗格,里面藏着一个铁盒,盒子里装着5支未开封的注射器,上面贴着“Y-327 0.5ml”的标签,注射器的生产日期正是五年前医疗事故发生的月份。
“注射器里的液体还能检测吗?”林砚问道。
小林将注射器放入便携式检测仪:“可以,虽然过了五年,但药物成分还没有完全降解。初步检测显示,里面含有高浓度的神经毒素,和张磊体内发现的Y-327药物成分一致,而且剂量是正常实验用量的3倍,足以导致急性中毒死亡。”
证据链越来越完整,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解决:陈景明是如何让这些患者服用Y-327药物的?林砚再次提审赵琳,她终于松口:“陈景明当时推出了一个‘免费康复套餐’,让这些退休老人定期来医院‘体检’,实际上是给他们服用含有Y-327药物的‘营养补充剂’。他说这是‘改善老年痴呆的新药’,很多老人都信了。”
顺着这个线索,林砚找到了当年负责发放“营养补充剂”的护士李娟,她现在已经移民国外,通过国际刑警的协助,林砚终于和她取得了视频通话。“那些补充剂是陈景明亲自调配的,每次都用黑色的瓶子装着,不让我们看里面的成分。”李娟的声音带着恐惧,“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翻了一瓶,看到里面是淡蓝色的液体,和医院用来做实验的Y-327药物颜色一样。后来我听说那几个老人死了,就知道肯定是陈景明干的,吓得赶紧辞了职,移民到国外躲了起来。”
就在林砚梳理线索时,技术科传来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通过墨迹鉴定,发现五年前医疗事故的病历不仅修改了死亡时间,还篡改了患者的“入院时间”——这5名患者实际入院时间比病历上记录的早了一周,而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们都被安排在“特殊观察室”,没有任何家属探视记录。
“特殊观察室在哪?”林砚立刻问道。
“根据医院的建筑图纸,特殊观察室就在抢救室的隔壁,现在已经改成了杂物间。”技术科的小徐调出图纸,指着一个标着“未使用”的房间,“我们在房间的墙壁上发现了残留的针孔,还有微量的Y-327药物痕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陈景明的秘密实验场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深渊缉凶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