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的技术区灯火通明,苏晴那本黑色封面的加密日记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光学扫描台上,激光探针正以微米级精度扫描着每一页纸张。技术组组长秦峰盯着屏幕上的三维扫描图,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江队、林顾问,这本日记的加密方式远超我们想象。”秦峰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兴奋,“表面上是隐形墨水书写,实则采用了区块链分层加密技术——每一页纸张的纤维都被激光蚀刻了微缩私钥,隐形墨水的化学成分对应着区块链的区块头信息,只有同时破解物理层面的私钥和化学层面的区块信息,才能还原完整内容。”
林砚俯身看着扫描图,纸张纤维中密密麻麻的微缩印记如同星点,在屏幕上组成复杂的矩阵:“区块链加密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和不可逆性,他们用这种技术加密日记,说明里面藏着足以颠覆整个案件的终极线索。”
“没错。”秦峰调出之前还原的部分内容,“我们之前用化学发光法显现的,只是最表层的区块数据,相当于区块链的‘公开透明部分’,真正的核心信息被封装在深层区块中,需要对应的公钥和解码算法才能解锁。”
江澈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的微缩私钥矩阵:“这些私钥是随机分布的吗?还是有规律可循?”
“看似随机,实则与日记的页码、字数甚至纸张纤维的走向都有关联。”秦峰指着矩阵中的一处节点,“比如第一页的私钥,是由页码‘1’、字数‘286’和纸张横向纤维的密度值组合生成的哈希值。但区块链的哈希算法是单向的,我们无法通过私钥反推原始信息,只能找到对应的公钥进行匹配。”
“公钥在哪里?”林砚追问。
“苏晴的背包里有一枚铜制六芒星吊坠,我们之前以为只是普通饰品,现在发现吊坠的六个角分别刻着微缩字母,组合起来是一串Base64编码,解码后得到的正是区块链的根公钥。”秦峰调出吊坠的扫描图,六个角的字母在屏幕上闪烁,“但根公钥只能解锁第一层深层区块,要解锁更核心的内容,还需要子公钥——而子公钥被拆分在了日记的夹层、装订线甚至纸张的水印中。”
技术组的成员们各司其职,有的专注于提取纸张水印中的子公钥片段,有的则在破解区块链的区块链接关系。屏幕上,区块链的结构模型逐渐清晰,如同一条由无数节点组成的锁链,每个节点都对应着日记中的一页内容,节点之间通过加密哈希值紧密相连。
“区块链的每个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形成链式结构,只要有一个区块被篡改,整个链条都会失效。”秦峰解释道,“苏晴在记录日记时,每写完一页就会生成一个区块,并用子公钥加密,确保内容不会被篡改。这也是为什么李正明和赵峰一直找不到完整的实验真相——他们没有对应的公钥,就算拿到日记也无法破解核心内容。”
林砚的目光突然落在区块链模型的一个异常节点上:“这个区块的哈希值与其他节点不一致,像是被人为修改过。”
秦峰放大那个节点:“确实有异常!这个节点对应日记的第17页,也就是被烧毁的那一页。凶手在烧毁日记时,不仅破坏了物理载体,还试图篡改区块链的哈希值,掩盖关键信息。但他们没有根公钥,无法彻底修改整个链条,只能留下这个异常节点。”
“这反而给了我们线索。”江澈说道,“异常节点的哈希值虽然被篡改,但它依然包含着前一个区块的原始哈希值,我们可以通过前一个区块的信息,反向推导被篡改的内容。”
“理论上可行,但难度极大。”秦峰皱起眉头,“区块链的哈希算法是SHA-256,反向推导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而且成功率很低。我们需要找到苏晴的加密逻辑,才能提高推导效率。”
林砚想起苏晴之前的供述:“苏晴说她在孤儿院时的代号是‘砚’,而我的代号也是‘砚’,我们都是实验体。或许她的加密逻辑与孤儿院的经历有关?”她看向秦峰,“试试用‘星光孤儿院’的英文名称、成立时间和实验体编号组合生成辅助密钥,看看能不能匹配上异常节点的哈希值。”
秦峰立刻操作,将“Starlight Orphanage”“20XX0315”“731”“砚”等信息组合成字符串,生成辅助密钥后导入破解程序。屏幕上的进度条开始缓慢跳动,区块链模型中的异常节点闪烁着红光,仿佛在抗拒破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指挥中心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服务器的运行声。江澈和林砚站在技术区外,目光紧盯着屏幕,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他们知道,这一页被烧毁的日记,很可能藏着李正明与卡洛斯的深层交易,甚至可能揭示Y-327生物武器的终极用途。
“匹配成功!”突然,技术组的一名成员大喊,“辅助密钥与异常节点的前序哈希值匹配成功,我们可以开始反向推导被篡改的内容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深渊缉凶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深渊缉凶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