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池山寨。
吕嬛坐在一截木桩上,将算盘摆在破旧木案上,手指轻盈灵巧,拨动着算盘珠子,还一边蹙眉念叨着:
“你这毛皮存货怎会这般少?不会是偷懒没去干活吧?往后勤劳一些,长安还有许多好东西等着你兑换...”
杨千万瞪着大眼,看着那件未曾见过的精巧玩意儿,又看看吕嬛那双闪着精明却并无恶意的眼睛,一时有些懵。
他顾不上回答吕嬛的唠叨,反而指着噼里啪啦的木头算盘问道:“嘟...都督,这是何物?为何见你拨动几下就能算出结果?”
不由得他惊讶,山上的毛皮药材的数量,他要计算好久才能得出结果。
就这,数目还不一定对,可若是重新算一次,最后得数又时常不一致,实在令人头疼。
吕嬛抬眸:“算盘!”
“算...算盘?”他重复了一遍这个陌生的词,感觉比刚才摔那一跤还让人头晕。
“正是,做生意嘛,账目清晰是第一位的。”吕嬛微微一笑,手指在算盘上拨动了几下,发出噼里啪啦的脆响,一边说道:
“豪帅放心,我们老吕家做生意,向来公道,讲究一个细水长流,绝不干杀鸡取卵的蠢事。来,我们先算算这第一笔‘定金’。”
她清了清嗓子,语速平稳却清晰:“上等河东盐巴,一石,按如今关中市价,约合...”
她手指飞快一动,“...粟米20石。当然,这是考虑到山路难行,运输损耗的价格。但这是咱们初次合作的情谊价,我给你算...粟米18石,如何?”
在正常的年景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汉代盐粮比价大致在1石盐≈ 10石粮食左右波动。
吕嬛这个换算比例可以说是大大的奸商之相。
然而,各地都在打仗,盐铁均为官营,正是需要搜刮民脂民膏之时,吕氏父女也不好打破各地诸侯的饭碗,只好入乡随俗了。
不得不说,垄断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确实好赚。
好吧,或许用‘暴利’这个词更加合适。
更别说在汉末的西北边郡,针对羌、氐等少数民族的交易,根本不存在“公平”二字。
1石盐换20石粮食已算良心,1:50更是司空见惯,更有甚者,将比例疯狂抬高至百石以上。
这种对民间残酷的经济掠夺,导致了“羌患”连绵数十年不息,也让大贤良师挺身而出,请大汉赴死。
“官逼民反”这四个字,在汉末的西北得到了最血淋淋的体现...
杨千万心里飞快地盘算。一石盐换十八石粮?
这价格...比起以往那些汉人奸商动不动就要三四十石粮甚至更多,简直公道得让他不敢相信!
山里缺盐,有时候为了一小袋盐,真得用同等重量的皮毛甚至更多去换,还常常换到满是沙子的劣盐。
他心里已然心动,但面上却强自镇定,甚至故意皱起眉头,粗声粗气道:
“十八石?吕...吕都督,你这盐莫非是河里捞的?某家虽在山里,也知道盐价金贵!怎会卖得如此便宜,你可别用河沙来糊弄我!”
吕嬛身后一名亲兵上前一步,似乎想开口解释,却被她一个眼神制止。
“金贵?”她微笑道:“有多贵?”
“呃...”杨千万被问住了。
他也知道这位吕都督在试探价格,但盐这种必备的生活物资,一点都马虎不得,万万不能被人给忽悠去了。
由此,他便说了实话:
“本大王从记事起,官府贩盐,价格从没少于三十石。就这,还是大斗进小斗出。都督卖盐倒是便宜,可本大王也不是好糊弄的,需要验货再谈。可别是以次充好,用毒盐糊弄我等山民。”
吕嬛脸上笑容不变,只抬手一挥,身边亲兵立马会意,扛来一袋盐,轻放在地,还解开袋口麻绳,让杨千万看了个究竟。
“嘶~~这颗粒...这...”杨千万手掌插入盐中,看着白哗哗的盐粒从指缝流下,只见颗粒均匀,色泽洁白,外观上就非常干净漂亮。
与以往见到的青黄色调完全不一样。
他从未见过如此雪白的盐,捏了几粒放进口中,毫无苦涩,只有纯咸味道,登时让他目瞪口呆。
吕嬛疑惑地看了盐袋一眼,以为他在嫌弃颗粒过大,便解释道:“若要磨细...倒也行,只是颇费人工,价格要提到二十五石粟米...”
“不不不...”杨千万赶忙摇头:“不用磨碎,这已经很好了,再说我们也吃不起细盐。”
“做人怎能如此没追求!”吕嬛不悦地瞪了他一眼,随后命亲兵取来一个小袋子:“这是赠品——雪花细盐,价格不贵,不过是...价格翻倍而已,就能给你带来帝王的享受。”
她不禁腹诽——这等好盐,可能连皇帝都没能享受到。
“拿着吧!”她晃了晃袋子:“送给你试用的,以后若有余财,可适当轻奢。”
杨千万木然接过,手指微微一捏,便感觉到袋子里那细微而流动的感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第一坑爹闺女杀回来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第一坑爹闺女杀回来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