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被劫事件在军校内部引起了巨大震动。第二天清晨,校本部召开紧急会议,所有教育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常凯校长面色严峻地坐在主位: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新式战术被人偷学去了,还反过来对付我们。诸位有什么看法?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邓演程率先开口:我认为应该暂停新式战术的训练,回归传统操典。至少在我们查清泄密渠道之前......
我反对。周文立即反驳,因噎废食不可取。敌人学会我们的战术,正说明这些战术行之有效。
有效?一位资深教育冷笑,有效到让敌人用来打我们?
会议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分成两派各执一词。刘肖静静地坐在角落,观察着每个人的反应。
刘教育,常凯突然点名,你怎么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刘肖缓缓起身:校长,诸位同僚。敌人学会我们的战术,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倒退,而是前进。
前进?怎么前进?邓演程皱眉。
我们教的是基础的三三制战术。刘肖走到会议室前方的黑板前,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加入更多变化呢?
他拿起粉笔,快速画出几个新的战术队形:比如,我们可以发展出针对三三制的反制战术。又或者,在班排战术之上,研究连营级的合成战术。
一位教育质疑道:这些都需要时间研究,远水不解近渴。
不,我们现在就有解决方案。刘肖语出惊人,实际上,我一直在研究更先进的战术体系,只是觉得时机未到,没有全面推广。
会议室里顿时哗然。常凯身体前倾:说具体点。
我建议立即开展战术对抗训练刘肖在黑板上写下要点,把学生分成红蓝两队,红队使用旧战术,蓝队使用新战术,在实战演练中互相较量。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反制方法,也能推动战术创新。
周文立即表示支持:这个办法好!在对抗中进步,在实战中创新。
我同意。让人意外的是,邓演程也改变了态度,不过要加强保密,所有新战术训练必须控制在有限范围内。
常凯沉吟片刻,一锤定音:就按刘教育说的办。从今天起,成立战术研究小组,由刘肖负责,程赓协助。所有新战术必须先经过实战检验,才能推广。
散会后,程赓兴奋地追上刘肖:太好了!这下我们可以大干一场了!
别高兴得太早。刘肖神色凝重,这个任务很重,我们要在短时间内拿出一套全新的训练体系。
你说怎么做,我全力配合!
接下来的日子,黄埔军校掀起了一场战术革新的热潮。在刘肖的指导下,学生们开始进行高强度的对抗训练。操场上一时枪声不断,硝烟弥漫。
这天下午,刘肖正在指导一场连级对抗演练,许向前突然跑来报告:教育,蓝队又出新花样了!他们用烟雾弹掩护,分成多个小组同时突袭,我们快顶不住了!
刘肖举起望远镜,只见演练场上烟雾弥漫,蓝队分成七八个战斗小组,从不同方向发起进攻。红队虽然奋力抵抗,但还是被逐个击破。
刘肖吹响哨子,全体集合!
两队学生迅速列队,个个满头大汗,但眼神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蓝队表现不错。刘肖首先肯定,烟雾掩护,多路突击,这个战术很有效。但是红队,你们为什么没有及时调整部署?
红队指挥官委屈地说:教育,他们的进攻太快了,我们来不及反应。
这就是问题所在。刘肖转向全体学生,在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你们要学会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
他让两队互换角色,重新开始演练。这一次,他不断制造突发情况,锻炼学生们的应变能力。
敌机空袭!立即疏散!
弹药耗尽,改用刺刀作战!
指挥官阵亡,由副手接替指挥!
演练结束后,学生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收获颇丰。许向前擦着汗说:教育,这种训练太管用了!比光讲理论强多了!
晚上,刘肖在灯下整理训练心得。系统不断提供数据分析,帮助他优化训练方案。
【对抗训练效果评估:学生应变能力提升27%,战术理解深度提升35%。】
【建议:引入更复杂的地形条件,增加夜间作战训练。】
这时,敲门声响起。周文和邓演程一同来访。
刘教育,我们是来取经的。周文笑着说,听说你的对抗训练效果很好,连邓部长都想来看看。
邓演程难得地露出笑容:今天我观察了你们的训练,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们进步很快。
谢谢部长肯定。刘肖谦虚地说,其实这只是个开始。
他摊开训练计划:接下来,我准备引入特种作战训练,重点培养小股部队的敌后作战能力。
特种作战?邓演程好奇地问。
就是挑选精锐士兵,组成特别分队,执行侦察、破坏、斩首等特殊任务。刘肖解释道,这在未来战争中会越来越重要。
周文若有所思: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先组建一个试点分队。
我建议让程铁军来负责。刘肖说,他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好,就按你说的办。邓演程当场拍板,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送走两人后,刘肖站在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改革的阻力正在慢慢消解,新的战术思想开始在军校扎根。
但这还不够。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远处传来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这座军校,这个国家,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喜欢黄埔铁流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铁流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