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庄子东头的矮墙,就传来轱辘碾过石子路的声响。沐熙站在工坊院门口,望着两辆满载的牛车由远及近,车辕上挂着的铜铃随着颠簸叮当作响,车板上摞得整整齐齐的木箱上,还印着她亲自画的简单药草纹样。
“沐姑娘,您订的东西都到了!”赶车的汉子跳下车,抹了把额头的薄汗,“张铁匠说您那研磨机,他又琢磨着加了个小轴承,说转起来能省三成力气,让我务必跟您说一声。还有陶瓷工坊的李掌柜,特地让把装药膏的瓶子单独放在前车厢,说都是按您给的尺寸烧的,口沿打磨得溜光,绝不刮手。”
沐熙笑着点头,指挥着早就在院门口候着的几个汉子上前卸车:“辛苦几位了,先把木箱搬到东厢房,记得轻拿轻放,陶瓷器皿都在贴着红标的箱子里,尤其小心。”她跟着走到车厢边,打开一个贴红标的木箱,里面垫着厚厚的麦秆,一个个白瓷瓶整齐地码在其中,瓶身光洁,瓶口是圆润的弧形,瓶身上只在肩部描了一道细细的青线,简洁又雅致。她拿起一个,指尖摩挲过瓶壁,触感细腻,没有一丝砂眼,心里不由得赞了声陶瓷厂的手艺。旁边另一个箱子里,是更小些的胭脂香粉盒,有圆形的,也有海棠形的,盒盖内侧都预留了放置小勺子的凹槽,正是她当初图纸上标注的样子。
正清点着,院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夹杂着妇女的笑语和孩童的嬉闹。沐熙抬头望去,只见勇毅村的村民们挎着篮子、扛着扫帚,浩浩荡荡地走了进来。
“县主,我们来啦!”林旭嗓门洪亮,老远就打招呼,“您昨儿让人捎信说今儿要归置东西,村里的大伙都惦记着,天刚亮就都聚齐了。”
沐熙迎上去,看着一张张淳朴的笑脸,心里暖暖的:“真是麻烦大家了,本想着让大家晚些来,没想到这么早就到了。院子西边堆着些清扫工具,劳烦大家先把工坊内外打扫干净,东厢房的木箱,等会儿我会告诉大家怎么分类归置。”
“哎!您放心!”村民们齐声应着,各自找了工具忙活起来。有的拿着扫帚清扫院子里的尘土和落叶,有的扛着梯子擦拭屋檐下的蛛网,还有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主动去了厨房,帮着提前来的吴氏、王婶子和谢大嫂收拾。吴氏正系着围裙在灶台边忙活,见了沐熙,直起腰笑道:“熙丫头,你放心,我和王婶子、谢大嫂一早就在这儿拾掇了,米缸满了,菜也洗好了,中午保证让大家吃上热乎饭。”
沐熙走到厨房门口,见灶台上摆着洗净的青菜、切好的腊肉,还有一大盆和好的面团,点点头道:“辛苦了,中午人多,大家忙活了一上午,可得让大家吃顿饱饭。”
正说着,姜子维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小册子:“县主,您吩咐的分工,我都写好了,您看看。”他将册子递给沐熙,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和负责的活计:陈泽带着五个力气大的汉子负责药材搬运和称重;村里的老药农李伯,因为识得药材,负责监督药材的筛选林旭负责配药;年轻些的几个小伙子,负责烧火和碾药;还有几个细心的妇人由李秀莲带领着负责药膏的熬制,还有几个小姑娘负责熬制后的装瓶和贴标签。
沐熙翻看了几页,满意地点头:“姜大哥,你想得很周到,就按这个分工来。等明儿个开工,你负责协调大家,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来问我。”
姜子维应下,转身去安排。这一天工坊里大家都在忙忙碌碌。
第二天一大早,工坊门口就站满了人,有陈家村的村民,还有勇毅村的工人。吉时一到,沐熙就带着工人拜神,院门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爆竹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沐熙,恭喜工坊开业!”
沐熙抬头,只见萧墨尘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锦袍,身边跟着一身华贵衣裙的武王妃,两人身后跟着秦木秦风还有李嬷嬷等人,手里提着贺礼,正笑着走进来。院中的村民们见来了贵客,都停下手里的活计,好奇地打量着。
“王妃,您怎么来了?”沐熙有些意外,她昨日只是让人给萧墨尘送了个信,并没想到王妃也会来。
王妃走到她面前,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景象,又看向东厢房门口堆放的器具,眼底带着一丝笑意:“你这工坊开业,这么大的事,我自然要来凑个热闹。听说你要批量的生产药膏和香粉,好奇得很,必须跟着来看看。”
沐熙笑着谢过,引着两人到正屋坐下,又让人沏了茶。刚聊了几句,外面传来姜子维的声音:“县主,大家都准备好了,您看是不是可以开始了?”
沐熙点点头,起身对萧墨尘和武王妃说:“王妃,墨尘,我要去教大家使用器具和熬制药膏了,您二位要是有兴趣,不妨一起去看看?”
“好啊!”武王妃眼睛一亮,立刻站起身,“我正想看看这药膏是怎么熬出来的呢。”萧墨尘也跟着起身,跟着沐熙往外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