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的日头刚漫过春城南锣鼓巷的灰瓦檐,归云楼前的青石街上就飘着碎金似的阳光——朱红大门两侧挂着的鎏金楹联早被伙计擦得发亮,上联“药入膳中调气血”,下联“香浮楼里养精神”,门楣上悬着的“归云楼”,墨色浓沉里裹着几分秀润,风一吹,匾额下系着的绛红绸带就和门侧那对鎏金铜狮的鬃毛缠在一处,晃得人眼热。
街对面的空地上早围了三层人,舞狮队的红狮绿狮正踩着鼓点挪步。领头的狮头缀着金箔剪的“春”字,狮尾裹着明黄绸,打鼓的汉子赤着膊,腰间扎着黑布带,鼓槌落下去时,“咚——咚——”的响能震得地面好似都在颤动。忽然鼓点紧了,红狮猛地腾空跃起,前爪精准地够到悬在门楣下的彩球,嘴里“呼”地吐出幅红绸子,上面用金线绣着“开市大吉”,围观的人里立刻爆了声喝彩,紧接着就是爆竹炸响——伙计们早把成串的爆竹挂在门前的树上,“噼里啪啦”的脆响裹着硝烟味往巷子里钻,惊得檐角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却又绕着归云楼的飞檐打了个转,竟落在了挂着灯笼的木架上,歪着头看底下闹热。
“王妃,您瞧这狮子舞得,可精神了!”李嬷嬷扶着武王妃的胳膊,声音里裹着笑。王妃今日穿了件月白绣暗纹的褙子,领口袖边滚着浅粉绒边,头上只簪了支珍珠钗,素净得像枝刚抽芽的柳。她顺着李嬷嬷的话往那边看,眼尾弯着,刚要开口,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笑语:“恭喜妹妹和熙丫头的归云楼开业。”
回头一看,正是她的两个娘家嫂子——大嫂穿石青长裙,手里拎着个描金漆盒,盒角坠着的银铃“叮铃”响;二嫂则穿着件水红色的长裙,胳膊上挎着个绣着缠枝莲的布包,里头鼓鼓囊囊的。见了王妃,两人都热络地凑上来,大嫂先把漆盒递过去,笑着说:“这是母亲亲手给你做的,里头是两匹杭绸,还有罐她晒了整冬的陈皮,说你喜欢药膳,陈皮泡水、入菜都能用,比外头买的干净。”王妃接了漆盒,指尖触到盒面的温度,心里暖烘烘的,刚要道谢,二嫂已把布包塞到李嬷嬷手里:“母亲还让我捎了袋红枣,是去年秋里自家树上结的,核小肉厚,炖甜汤、蒸药膳最养人。我俩今天来凑个热闹尝口你和沐熙姑娘弄的好膳。”前段时间王妃送信给了她的母亲,告诉她准备开酒楼的事,她的父母没有反对她,只是告诉她要做就好好做。
正说着,街那头忽然传来马蹄声,随行的护卫穿着墨色劲装,腰间佩着武王的虎头令牌,隔着人群就扬声通报:“王爷送贺礼到——”众人都往那边看,只见两个小厮抬着个朱红描金的食盒,另一个小厮手里捧着块紫檀木牌匾,武王穿着藏青常服,身姿挺拔地走在后面,见了王妃,嘴角噙着笑:“这是本王特意让人寻了块老山檀,让木匠雕了‘膳养安康’四个字,挂在雅间里正好。那食盒里是辽东送来的野山参,虽不比宫里的年头长,但炖鸡、泡酒都合适,你这儿做药膳,正用得上。”
王妃谢过了他,这也让众人都知道,这药膳楼是王爷支持的。沐熙从楼里走出来,她穿了件浅绿襦裙,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串着的菩提子,见了武王,笑着说道:“王爷快里头请,雅间早给您留了最靠窗边的那间,能看见外头的舞狮。”她转头又对王妃说:“秦柔掌柜刚来说,前几日预订了的客人都到齐了,正围着柜台问今日的药膳呢。”
王妃点点头,和沐熙并肩往楼里走。刚跨进大门,一股温吞的香气就裹了上来——不是寻常酒楼里的油腥气,是淡淡的药香混着米香、肉香,暖融融地钻鼻子。大堂里的桌子,桌面擦得能照见人影,每张桌上都摆着个白瓷茶壶,壶里泡着清心茶,茶叶是沐熙和王妃特意配的,配着甘草、菊花、莲子心,泡出来的茶汤清透,喝一口,先是微苦,后劲儿却泛着甜,最能解药膳的醇厚。靠墙的柜台后,秦柔正忙着招呼客人,她穿了件湖蓝布裙,头发挽成简单的圆髻,手里拿着本菜单,耐心地跟几位穿素色衣裳的妇人解释:“各位客人放心,咱们归云楼是正经做药膳的,所有菜品都是王妃和县主一起琢磨了许久,再让苏师傅、简师傅试了几十回才定下来的。就说咱们今日的主打菜,黄芪当归蒸鸡,选的是城郊农户养的鸡,半年大,肉质嫩,不柴;黄芪是绵黄芪,切片前都用温水泡过半个时辰,去了苦涩味;当归选的是归头,少些辛味,多些甘醇,再配着姜片、红枣、枸杞,上锅蒸足一个时辰,蒸出来的鸡,筷子一戳就能脱骨,汤里没有一点油星子,喝着养气血,却不似煎药那般伤胃。”
柜台前有一个是之前沐熙看过病的张夫人,上个月刚犯了心口疼,喝了半个月的汤药,嘴里总发苦,听秦柔这么说,眼睛亮了亮:“真这么好?我这胃弱,喝了药就反酸,你这药膳……”“夫人您放心。”沐熙走过去,笑着接话,“这药膳,就是想着像您这样身子弱的,既得调养,又怕药苦伤胃。这黄芪当归蒸鸡里,我们特意加了一小勺山药粉,蒸的时候和鸡肉裹在一处,既能让肉质更嫩,又能健脾养胃,您吃着只觉得鲜,尝不出药味。”张夫人听了,立刻拉着身边的李夫人:“那咱今日就点这个,再看看别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逃荒路上我带妹妹活下来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