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织决意赴京辩白。
圣旨一到,山寨上下顿时沸腾。
青溪村本是山野小村,哪曾见过宫中太监宣读圣旨?
村民聚在寨门口,目光复杂地看着那位被林家收养的孤女,如今竟要奉旨入京。
她一身素衣,未施脂粉,却比任何贵妇更显气度。
她缓步上前,跪地接旨,声音清亮:“民女林春织,谨遵圣命。”
众人屏息,等待她下一步反应。
只见她起身,转身面对族长、霍砚、李崇文,以及山寨里跟随她多年的兄弟姐妹们,语气沉稳而坚定:“我要去京城,不只是为自己洗冤,更是要为林家、为沈家讨个公道。”
此言一出,全场震惊。
“你可知道,那不是普通的辩白?”族长林宗仁眉头紧锁,“那是龙潭虎穴!”
春织轻轻一笑,眼神却不容置疑:“我知道。可若不去,真相便永远埋没,我林家便只能背负屈辱,苟且偷生。”
霍砚站在人群后方,默默看着她的背影。
他知她心中早已决定,只是此刻才说出来罢了。
族长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一声,拍了拍她的肩:“活着回来。”
这是他唯一能说出口的叮嘱。
霍砚随行护航备策。
夜里,霍砚与春织独处一室,屋外风声呼啸,烛火摇曳。
“你不该跟我去。”春织轻声道,手指摩挲着桌上的地图。
“我说过,要护你周全。”霍砚语气坚定,“而且,我不信朝廷会如此简单就让你平反。”
他从包袱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春织:“这是我昨日整理的路线图,沿途有我们的人,每处驿站都有暗记。若途中有人对你不利,我会第一时间知晓,并安排人手接应。”
春织接过信封,眼底闪过一丝感动:“你总是想得比我远。”
“我只是不想你再一个人扛。”霍砚低声道,“这些年,你已经做得够多了。”
春织低头看着地图,思绪万千。
她知道这一去,凶险万分。
但她也明白,只有走到台前,才能真正改变命运。
她抬头望向霍砚,眼中尽是信赖:“那……一切拜托你了。”
霍砚点头,转身离开,留下一句低语:“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后。”
李崇文提前布局京中。
与此同时,村学先生李崇文已悄然返京。
他是春织最信任的谋士,也是唯一一个能打入朝堂的人。
回京后,他并未高调露面,而是低调拜访几位御史台老友,又联络了几位耿直的谏官,在大理寺、刑部等衙门安插亲信,悄然布下一张网。
“此事非同小可。”一位御史低声提醒,“昭王府势大,若无确凿证据,恐怕难以撼动。”
李崇文神色肃然:“我们有证据。只要她将那份名单呈上,那些人便再也藏不住。”
“可若有人先下手为强呢?”另一位官员皱眉。
“所以我们要快。”李崇文握紧手中信函,“在她抵达之前,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她只需一开口,便可引燃一场风暴。”
夜色沉沉,京城风雨欲来。
而在青溪山深处,春织临行前的最后一夜,山寨灯火通明。
她召集山寨骨干,将事务一一交代清楚,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冽。
“若我在京中失联……”她顿了顿,看向赵三娘,“你就接手山寨,务必守住林家最后的根基。”
赵三娘眼眶泛红,却咬牙点头:“你放心,若有风吹草动,我会立刻通知霍砚。”
春织望着眼前这些人,曾经的孤儿、逃兵、流民,如今皆是她最坚实的臂膀。
她嘴角微微扬起,眼中透出一抹光亮。
“这一次,我不只是为自己而战。”
屋外,天边微亮,晨曦初现。
她缓缓合上箱子,披上外袍,走向门外。
风起了,云涌了。
京城,等着她来翻盘。
夜幕低垂,青溪山寨灯火如星,映照着一张张紧绷而凝重的面孔。
春织站在议事堂中央,身前是她一手带起来的骨干兄弟姐妹——赵三娘、老柴、阿木、石头等十余人。
他们曾是被世人抛弃的孤儿、逃兵、流民,如今却是林家最坚实的后盾。
春织一身素衣,发髻利落,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我走之后,山寨事务由赵三娘暂代,若有异动,以凤令为号。”
“凤令?”赵三娘一愣,声音微微颤抖,“你是说……那个传说中的遗孤信物?”
春织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块半枚残破的玉佩,轻轻放在桌上。
那玉佩色泽温润,纹路隐约可见凤凰展翅之形,在火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若我在京中失联,你就放出消息——‘凤令遗孤尚在人间’。这八个字,会掀起一场风暴。”春织语气平静,却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赵三娘心头一震,望向春织的眼神满是复杂:“你从没说过这事……原来你早有打算。”
“有些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该轻易亮出。”春织淡淡一笑,随即又正色道,“但若真到了那一步,就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局面了。记住,保全山寨,护住林家根基,是我给你们最后的命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寒门巧妇理家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