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不群盘坐于思过崖畔的青石之上,山风拂过,衣袂轻扬,却再难掀起他心湖半分涟漪。
先前因左冷禅咄咄逼人而生的焦躁,已在自然剑道的浸润下沉淀下去,化作山巅磐石般的沉稳。
他目光扫过云海下渐显生机的华山诸峰,心中那幅重振门楣的蓝图愈发清晰。
是时候了。
他长身而起,步履从容,如踏云阶,径直前往掌门日常理事的静室。
“郭老,王景,来见我。”岳不群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院落,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须臾,须发花白、面容刻满风霜却腰背挺直的郭老,与沉稳干练、目光锐利的王景,便已肃立在他面前。
岳不群并未立刻开口,只是缓缓踱至窗前,望着庭院中新抽嫩芽的松柏,仿佛那抹生机给了他力量。
半晌,他方转过身,眼神平静而深邃:“这几日,我反复思量。如今华山脚下,镖局络绎,客栈渐旺,更有依附的武林家族岁岁供奉,根基已稍显稳固。然而,一个门派真正的脊梁,终究是人。华山欲图长远,重铸辉煌,广纳良才,开枝散叶,势在必行。”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郭老身上,带着探询:“郭老,你是华山历经风雨的老人,且说说,从前我华山是如何遴选弟子的?”
郭老浑浊的眼珠动了动,陷入遥远的追忆,沟壑纵横的脸上浮现出几分往昔荣光的暖意。
他轻咳一声,恭敬道:“回掌门话,旧时华山,每隔三载春秋,必大开山门,设‘登岳大典’。彼时,三秦之地,乃至更远州府,凡身家清白、根骨上佳者,或是得了门中长老亲笔荐书的少年英杰,皆会跋山涉水而来。大典之上,我等先观其资质根骨,再察其心性品行。能过这两关者,方能入内门,得授真传;其余尚可造就者,或收入外门磨砺,或……只能遣返归家了。”
言及此处,他眼中那点暖意渐渐熄灭,化作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岳不群微微颔首,那“登岳大典”的盛况,他幼时也曾亲历。
然而时移世易,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窗棂上轻轻叩击,发出笃笃轻响:“此乃承平之法。可眼下,我华山新立,强敌环伺,左冷禅的嵩山如饿狼在侧。若依此旧制,大开山门,鱼龙混杂之下,难保没有他派细作,甚或左冷禅的暗桩,混杂其间,潜入我华山腹心。此法,如今不妥。”
郭老与王景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以为然的神色,同时重重地点头。
郭老道:“掌门所虑极是!江湖险恶,不得不防。”
岳不群离开窗边,踱至书案前,手指抚过案上那方冰冷的镇纸,眼中闪烁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决断光芒。
他看向郭老,语气带着商榷:“郭老,我心中萌生一策,请你参详参详!”
“掌门请讲!老朽洗耳恭听。”郭老立刻挺直了佝偻的背脊。
“嗯!”岳不群深吸一口气,目光似乎穿透了屋顶,望向更远的陕西大地,“我想,由我华山出面,在陕西各府县设立‘慈幼堂’,专事收容无依无靠的孤儿弃童!将他们聚拢起来,自小便由我华山抚养教导,衣食住行,皆仰华山鼻息,更要将‘忠于华山、以华山为家’的信念,如春风化雨,丝丝缕缕沁入他们心田骨髓!以此,为我华山铸就一批最忠诚、最可靠的门派基石!郭老,你看此计……是否可行?”
他目光灼灼,等待着老成持重的郭老的评判。
郭老闻言,并未立刻回应,眉头深深锁起,仿佛有千斤重担压上心头。
他沉默了。
这一沉默,便是一个多时辰。
油灯的火苗跳跃着,将他紧蹙的眉头和沟壑纵横的脸映照得忽明忽暗。
静室里只闻三人细微的呼吸声。
终于,他缓缓抬起眼,眼神里带着忧虑与不忍:“掌门,老朽思之再三……此计固能得忠心,然……江湖立足,终归要讲一个‘力’字。那些流落街巷、冻饿交加的孤儿,十之八九,根骨早已在颠沛流离中受损,或本就平庸。习武一途,讲究根骨天资,此乃先天之限,非后天勤勉可全然弥补。若尽收此辈,恐……恐耗费巨资,所得却多是庸碌之辈,难堪大任啊。”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昔年登岳大典之前,各长老早已暗中行走四方,于民间初步遴选过一轮,那些实在不堪造就的,其实……连山门前的石阶都摸不到。是以最终入门的弟子,根骨心性,总还差强人意。”
岳不群静静听着,脸上并无愠色,反而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
郭老所忧,他岂能不知?
江湖门派的强弱,表面看是弟子多寡,实则取决于顶尖高手的数量与分量。
若根基弟子尽是庸才,纵有万人,也不过是乌合之众。
他轻轻抚过腰间佩剑冰凉的剑鞘,感受着那份沉静。
“郭老所虑,正是症结所在。”岳不群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只是……这几日俗务缠身,竟将一件要紧物事耽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伪君子到逍遥仙:道侣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伪君子到逍遥仙:道侣伴我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