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丰做冰糖葫芦的方法,和常规做法不太一样 —— 毕竟用的是山楂干,所以得加水熬煮,让山楂干变软一些;而正常的冰糖葫芦,是先去籽、串好串,再裹糖。
没一会儿,一排冰糖葫芦就做好了。家丰前世小时候跟着老人学过做冰糖葫芦,老人当时教的比例是 “四比二比一”:一斤山楂配半斤糖、二两多水,这就是做冰糖葫芦需要的全部材料。
搁置了两三分钟,眼看糖衣变得透亮,家丰伸手去撬第一个做好的冰糖葫芦。因为桌子上抹了油,糖葫芦不怎么粘,很顺利就拿了起来。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各自拿了一根。四时还是像往常一样抢先,一口咬了下去。
“真难吃。”
“不好吃。”
“真好吃。”
三道声音同时响起。
第一句是家丰说的 —— 山楂干泡的时间太短,比新鲜山楂酸多了,他觉得得再加点糖中和酸味;第二句是四时说的,她偏爱大鱼大肉和纯甜口,对酸味实在不感冒;第三句是小花说的,她就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
三人面面相觑,旁边看着的人都懵了:到底好不好吃啊?
等大家都尝过,却大多觉得还行。“挺好吃的呀,小丰你不喜欢吗?” 秀兰吃得津津有味,静竹和乐君也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可能我不太喜欢酸的吧。” 家丰只好找了个借口。
“嗯,我也不喜欢酸,就喜欢果子外面的糖衣。” 四时也附和道,“山里酸果子太多了,吃腻了。”
不过既然大多数人都喜欢,家丰琢磨着:将来这冰糖葫芦,或许也能当成一份产业来做。
初九一大早,庄草茂就推着一辆小车来了。这车比板车略小,却高不少,整体是柜子形状。
“三伯,小吃车做好了?” 家丰一开门就看到了惊喜。
“是啊,按你画的图纸做的,我还把车改瘦、改短了些,这样一个人推着方便。” 庄三伯笑着说。
“好!下一辆也按这个样式做就行。” 家丰注意到车上的图案,又问,“这五角星标志,三伯您直接刻上去了?”
他转身回屋拿了钱,递给庄三伯两千八百文。庄三伯嘿嘿一笑:“我看你做的拐杖、大刷子上都有这个形状,想着是你的标记,就顺手刻上了。”
“行,好看!” 家丰取来炭笔,递给静竹,“二娘,你在这个牌子上写‘大米花’,下面再写‘五星牌’三个字。”
“为啥让我写?” 静竹有些好奇。
家丰无奈地解释:“二娘您是不知道,三叔拿着我写的牌子去卖米花,虽说每天能给咱们赚回几百文,可总被人吐槽 —— 过往的书生,几乎个个都要指出牌子上的错字,最后还送了我个‘错字米花先生’的称号。”
“呵呵呵……” 静竹直接笑出了声,“二娘早就跟你说,错字要改,可你一直不听劝。”
“不说这些了,二娘您赶紧写吧,一会三叔来了,直接把这车给他用。” 家丰转移了话题。
最近这段时间,三兵每天早上都会来家里拿米花,基本每天能卖十斤,偶尔卖不完也会把剩下的带回来。虽说这几百文是毛利润,但三兵每天能拿到一百四五十文纯提成,他和庞小娟都格外积极。
庄奶奶每天也盼着俩人回家,会把他们赚的钱收走一半。
想到这里,家丰也赶紧给大兵画了个 “饼”:“以后工坊建好了,至少有一个工坊让你负责,到时候你拿的提成,肯定不比三叔少。”
他真怕对家里贡献最大的大兵心里有落差,可大兵只是笑了笑,诚恳地说:“我不在意这些,只要家里人过得好,我就高兴。”
“不愧是憨厚、耿直又善良的大伯,做事还认真。” 家丰在心里默默给大兵点了个赞。
小吃车的事解决了,家丰又拿出了这几天画的独轮车图纸,递给庄三伯。庄三伯看了一眼,疑惑道:“这不是独轮车吗?不用图纸,三伯会做。”
“三伯,您再仔细看看,这车上多了个车斗。” 家丰指着图纸解释,“咱们常用的独轮车都是平板的,高板车装货不方便,矮板车中间还凸着个轮子;改成我这样,车斗斜着装,能装不少货。”
“行,我试试!” 庄三伯拿着图纸,一边琢磨一边走了。
家丰心里盘算着:这带斗独轮车做好了,就能用来运煤了。
从家到林场,挨着黑炭山的那一面直线距离最近,可林场过不了驴车;要是走大路,得从南边绕过高岭村,再沿着黑炭山东面绕过去,路程比直线距离多了六倍多。有了独轮车,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没多久,三兵和庞小娟就来了。家丰跟他们讲了小吃车的功能、东西该怎么放,还有牌匾的含义,三兵看得眼睛发亮:“这车推出去卖东西,太有排面了!”
这时,秀兰从地里回来了。她还是改不了老习惯,隔三岔五就去庄稼地看看。最近没下雨,地里有些旱,再加上之前补种过,情况不太乐观 —— 补种的那片禾苗,比别人家的矮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蓝月闪烁之时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蓝月闪烁之时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