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舰桥观察窗的破洞,在地面投下一道歪斜的光斑。我坐在船长座椅上,指尖还残留着应急灯金属灯座的余温,APU 稳定的 “嗡嗡” 声像背景音一样,在舱室里轻轻回荡。就在这时,视网膜上的系统光幕突然亮起,淡蓝色的数据流快速滚动,机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 “兴奋”:
“检测到基础电力供应稳定(持续供电已达 1 小时),满足‘老兵’号基础传感器激活条件。是否启动‘感官唤醒’程序?激活后可接入外部摄像头、内部环境传感器,实现对飞船内外环境的实时监测。”
“感官唤醒?” 我猛地坐直身体,心脏瞬间加速 —— 这意味着 “老兵” 号将第一次 “睁开眼睛”,第一次 “感知” 周围的世界,不再是一艘只能被动接受修复的废舰。我几乎没有犹豫,在心里默念:“立即启动!”
“‘感官唤醒’程序启动,正在扫描可接入传感器…… 扫描完成,共检测到 3 个可用传感器:1 号外部摄像头(位于船首探测舱顶部)、内部环境传感器组(分布于驾驶舱、引擎舱、船员休息区)、船体应力简易传感器(仅保留基础检测功能)。优先激活外部摄像头与环境传感器组,预计激活时间 30 秒。”
系统的话音刚落,光幕突然切换成一个分割界面:左侧是黑色的空白区域,标注着 “1 号外部摄像头 —— 连接中”;右侧则分成了三个小窗口,分别标注 “驾驶舱环境”“引擎舱环境”“船员休息区环境”,每个窗口下方都有一行 “数据加载中” 的灰色小字。
我的目光死死盯着左侧的摄像头界面,手心不自觉地攥紧。30 秒的等待像 30 分钟一样漫长,直到界面突然闪过一阵雪花点,一道模糊的影像终于艰难地浮现出来 ——
画面是歪斜的,像是摄像头被外力撞击过,角度偏向船坞左侧。边缘布满了暗纹和扭曲的光斑,像是隔着一层起雾的毛玻璃,只能勉强看清大致轮廓:近处是 “老兵” 号船首的锈蚀装甲,几块金属板向外翘起,露出里面的灰色骨架;远处是一艘半埋在垃圾里的小型训练舰,船身侧面 “T-03” 的编号模糊不清,舰尾的推进器早已不见踪影,只剩下一个黑洞洞的接口;更远处,船坞顶部的金属支架歪歪扭扭地交织在一起,有的地方锈迹已经穿透了管壁,挂着几缕随风飘动的塑料布,像破败的旗帜。
“1 号外部摄像头激活成功,当前状态:镜头玻璃磨损(透光率 60%)、角度偏移 15°(无法电动调整,需手动校准)、图像分辨率 800×600(仅支持基础画质)、色彩失真(偏黄绿色调)。” 系统的解读同步出现在光幕下方,“虽存在硬件损伤,但可满足基础环境监测需求,能识别 50 米内的大型障碍物(如废弃舰船、金属支架),规避碰撞风险。”
我凑近光幕,试图从模糊的画面里找到更多细节。在训练舰的旁边,我看到一堆堆叠的金属零件,其中一个圆柱形物体看起来像是废弃的引擎外壳;地面上的积水反射着晨光,在画面里形成一片片不规则的亮斑;偶尔有风吹过,卷起几片金属碎屑,在镜头前一闪而过,留下一道模糊的残影。
这是 “老兵” 号第一次 “看到” 它沉睡了二十年的 “家园”—— 一片布满废铁与锈迹的船坞,可在我眼里,这模糊的影像却比任何高清星图都更动人。它不再是我单方面的修复对象,而是开始与我共享视野,开始用它的 “眼睛” 观察这个世界。
“系统,能调整摄像头角度吗?我想看看船身侧面的情况。” 我在心里问道,目光停留在画面边缘那片模糊的阴影里,那里似乎藏着另一艘废弃的探索舰。
“摄像头电动云台已损坏,无法远程调整。若需改变视野,需前往船首探测舱,手动转动摄像头底座(需使用扳手等工具,且存在损坏风险)。当前建议优先激活内部环境传感器组,完成对飞船内部的监测。”
我点点头,将注意力转向光幕右侧的环境传感器窗口。就在这时,三个窗口同时亮起,一行行数据快速刷新,可原本期待的 “正常” 数据,却被刺眼的红色和黄色填满 ——
【驾驶舱环境】
? 温度:当前 23℃,5 分钟内波动范围 19℃-25℃(正常范围 18℃-22℃,判定:轻微异常)
? 气压:98.5kPa(正常标准 101.3kPa,判定:轻度偏低,存在缓慢漏气)
? 氧气浓度:19.8%(正常范围 20.9%-21.5%,判定:轻微不足)
? 有害气体:未检测到(判定:安全)
【引擎舱环境】
? 温度:当前 18℃,波动范围 16℃-20℃(判定:正常)
? 气压:95.2kPa(判定:中度偏低,漏气速率 0.3kPa / 小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