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号推进器测试成功的喜悦还未褪去,系统的光幕就弹出了新的提示,机械音带着冷静的规划感:“1 号推进器基础功能验证完成,但实施完整推进方案仍需补充 3 类关键材料:1. 耐高温绝缘线缆(至少 10 米,用于连接 APU 与推进器,耐受温度需达 150℃以上);2. 接口转换器(2 个,实现 APU 供电接口与推进器电源接口的适配,型号需兼容 MT-100 推进器);3. 燃料过滤芯(3 个,清理推进器独立燃料舱内的残留杂质,避免堵塞燃料阀)。”
我盯着光幕上的材料清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个人数据板的边缘 —— 之前修复 APU 时用的普通线缆显然不符合耐高温要求,接口转换器更是连见都没见过,唯一能抱希望的,只有在 “老兵” 号内部或邻近废舰里找找废弃零件。“系统,能定位这些材料的可能位置吗?比如废弃仓库或其他废舰的设备舱?”
“已启动‘废品资源映射’功能,结合‘超空间破烂感应’数据,标注 3 处高概率材料区域:
1. ‘老兵’号中层甲板废弃仓库(编号 W-03):根据蓝图记录,该仓库曾存放应急维修零件,可能残留耐高温线缆与接口转换器;
2. 邻近废弃训练舰(编号 T-03)设备舱:该舰为联邦早期训练型号,部分设备接口与 MT-100 推进器兼容,可能拆解到适配转换器;
3. 船坞东北区域废弃维修站:站内遗留大量维修工具与零件,燃料过滤芯的匹配概率达 60%。”
光幕上同步弹出船坞地图,三个目标区域用绿色光点标注,还附带了 “预计搜寻时间”“潜在障碍” 等备注 —— 比如废弃仓库的门可能锈死,训练舰设备舱存在结构松动风险。我深吸一口气,将万用表和杜邦线放回工具箱,心里涌起一股类似 “拼图” 的专注感:每找到一份材料,就像拼上一块关键碎片,离完整的方案又近一步。
第一站是 “老兵” 号的 W-03 废弃仓库。按照导航指引,仓库位于中层甲板靠近货运舱的位置,需穿过一条堆满废弃物资的通道。通道两侧的金属货架早已坍塌,上面的零件散落一地,有的还裹着厚厚的防尘布,掀开时扬起的灰尘呛得我连连咳嗽。走了大约五分钟,前方出现一扇厚重的金属门,门楣上 “W-03 仓库” 的标识被锈迹覆盖,只能勉强辨认出轮廓。
“检测到仓库门为手动机械锁,锁芯锈蚀率 70%,可使用撬棍配合除锈剂开启。” 系统提示音响起,我掏出除锈剂,对着锁芯喷了足足半瓶,等待片刻后将撬棍插入锁孔,双脚蹬在墙壁上用力撬动。“嘎吱 ——” 金属摩擦的刺耳声响在通道里回荡,锁芯应声断裂,门缓缓向内打开,一股混杂着机油与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
仓库内部比想象中更杂乱,十几排货架歪歪扭扭地立着,上面堆满了密封的零件箱,有的箱子已经破损,露出里面的线缆和金属零件。我打开手电筒,光束扫过货架,在最内侧的一层货架上,发现了几卷包裹在油纸里的线缆 —— 油纸虽然泛黄发脆,但拆开后,里面的线缆外皮泛着淡红色光泽,表面印着 “耐高温 180℃” 的字样。
“检测到耐高温绝缘线缆(型号:HT-200),单卷长度 5 米,共发现 3 卷,满足使用需求(10 米)。” 系统的扫描结果让我心里一喜,连忙将线缆小心地放进背包。继续搜寻时,我在货架角落找到一个打开的零件盒,里面整齐排列着十几个不同型号的接口转换器,其中两个上面的标识与系统给出的 “MT-100 适配参数” 高度吻合。
“接口转换器找到 2 个!” 我忍不住低呼,指尖轻轻拂过转换器表面,冰凉的金属触感让我格外安心。就在这时,脚下突然传来 “咔嚓” 一声脆响,我低头一看,原来是踩碎了一个废弃的塑料零件盒,里面的小螺丝散落一地。我蹲下身,下意识地将螺丝收集起来 —— 虽然暂时用不上,但说不定后续修复能派上用场,这是这段时间 “捡破烂” 养成的习惯。
离开仓库前,我最后扫了一眼货架,确认没有遗漏关键材料,才背着沉甸甸的线缆和转换器,向第二站 —— 废弃训练舰 T-03 走去。
训练舰 T-03 停靠在 “老兵” 号右侧约 20 米处,船体倾斜着靠在船坞墙壁上,舰尾的推进器早已不见踪影,甲板上布满了锈迹和孔洞。按照系统提示,设备舱位于舰体中部,需从侧舷的破损处进入。我踩着船坞地面的金属碎片,小心翼翼地爬上训练舰甲板,在侧舷找到一个约一米见方的破洞,里面漆黑一片,只能隐约看到设备的轮廓。
“检测到设备舱内部存在 2 处轻微结构松动,建议避开左侧倾斜的管道支架。” 系统的警告音响起,我打开手电筒,钻进破洞 —— 内部空间狭窄,布满了交错的管线和控制台,有的控制台还保持着倾斜状态,随时可能坍塌。我猫着腰,按照系统标注的 “安全路径”,向设备舱深处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