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反复熟悉操作流程。我掏出写满操作步骤的笔记本,这是我昨天熬夜整理的,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关键节点:“02:55 启动推进器预点火,确认推力反馈”“03:00 第一段推进:功率 50%,持续 25 分钟,目标第一个隐藏点”“通过弯道时:单侧推力 2.7N,转向角度 0.5°/s,每 0.5 秒校准一次位置”…… 我逐字逐句地默念,脑海里同步回放着系统演示的路线动画,仿佛已经置身于逃离过程中。
“推进器启动后,先观察 3 秒推力数据,若出现异常(如推力低于 0.6N),立即启动应急停机,检查线缆连接;通过第一个弯道前 5 分钟,降低推进器功率至 40%,提前调整船体姿态;抵达隐藏点后,关闭推进器,熄灭应急灯,等待巡逻机器人通过……” 我一边念,一边用手指在数据板屏幕上模拟操作,每一个按钮的位置、每一次指令的发送时机,都在心里演练了无数遍。
念到 “出口红外传感器规避” 这一步时,我特意停顿了一下,抬头望向舰桥观察窗 —— 窗外就是船坞出口的方向,虽然漆黑一片,但我能想象出红外传感器的位置。“记住,推进器喷口温度必须控制在 38℃以下,通过出口时保持功率 55%,不能加速也不能减速,匀速通过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被探测的概率。” 我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数据板。
突然,系统光幕弹出提示:“距离逃离启动时间还有 10 分钟,建议启动推进器预热程序,检查点火系统状态。” 我立刻回过神,手指在数据板上轻点,发出 “推进器预热” 指令。几秒钟后,舰体传来轻微的震动,三个推进器同时发出低沉的 “嗡” 鸣,虽然微弱,却清晰地传递到舰桥 —— 这是 “老兵” 号在回应我的指令,是它即将苏醒的信号。
我低头看了一眼笔记本,最后一行写着:“无论遇到任何突发情况,保持冷静,优先执行应急预案。” 我合上笔记本,将它塞进座椅侧面的储物袋里,然后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双手稳稳放在数据板上,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倒计时 —— 还有 5 分钟。
舰桥里格外安静,只有推进器预热的 “嗡” 鸣声和自己的心跳声。应急灯的微光在控制台表面跳动,照亮了上面的每一个按钮、每一道划痕。我知道,再过几分钟,这里将成为 “老兵” 号逃离的 “指挥中心”,每一个指令都关系着我们的命运。
紧张吗?当然紧张。可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 —— 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表面平静,底下却蕴藏着冲破一切的力量。我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检查了每一根线缆,固定了自己的身体,熟悉了每一个步骤,剩下的,就是相信自己,相信 “老兵” 号,相信我们共同制定的逃离方案。
“倒计时 1 分钟。” 系统的机械音打破了宁静,光幕上的数字开始一秒一秒地减少。我调整呼吸,手指悬在 “推进器启动” 按钮上方,目光坚定地望向观察窗外的黑暗。
“老兵,准备好了吗?” 我在心里轻声问道,仿佛能感受到船体传来的回应。
倒计时归零的瞬间,我深吸一口气,指尖用力按下按钮。推进器的 “嗡” 鸣声骤然增强,数据板屏幕上跳出 “推力正常” 的绿色提示,舰体开始缓缓震动 —— 属于我们的逃离,正式开始。
而这最后的准备,就像为这场冒险披上的坚固铠甲,让我有勇气直面未知的风险,带着 “老兵” 号,向着自由的太空垃圾带,一步步前进。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