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细砂纸裹在牙签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端子内部的锈渣 —— 端子孔径只有 8 毫米,必须格外小心,避免砂纸纤维留在端子内,影响接触。清理完成后,用万用表检测端子通断,确认正常后,开始处理升压模块输出端的线缆。
升压模块输出端线缆是黄色的,同样需要剥线。这次剥线我更加谨慎,因为后续通过的是 600V 高压电流,任何一点绝缘层残留都可能导致漏电。剥线完成后,我再次检查铜芯,确保没有断股,然后涂抹导电膏,插入近防炮能源接口的 “+” 端子,拧紧固定螺丝;黑色线缆则连接 “-” 端子,形成完整回路。
“升压模块开始升压,当前输出电压 100V DC→200V DC→300V DC……” 光幕上的电压数值快速攀升,我的心脏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目光死死盯着升压模块的状态指示灯 —— 指示灯从红色(预热)变为黄色(升压中),再到绿色(稳定输出),每一次颜色变化,都让我紧张得握紧拳头。
当电压达到 600V DC 时,指示灯稳定在绿色,系统提示:“升压模块输出电压稳定 600V DC,电流 1.2A,符合近防炮工作要求。近防炮能源指示灯已亮起(绿色),武器控制系统已通电,进入待机状态。”
我刚想站起来庆祝,突然发现光幕上的 APU 负载曲线出现了一丝波动 —— 从之前的 200W(推进器)突然跳到 600W(推进器 200W + 升压模块 400W),APU 的温度也从 42℃升至 45℃,虽然仍在安全范围,却比预期的升温速度更快。
“APU 当前负载 600W,已接近额定负载(700W)的 85%,长时间维持该负载,可能导致 APU 过热停机。建议将推进器功率降至最低维持功率(100W),仅保证船体不漂移,为武器系统预留更多能源余量。” 系统的警报响起,我立刻在数据板上操作,将推进器功率降至 100W—— 推进器的嗡鸣声几乎消失,船体在通道气流的作用下开始轻微晃动,却在可接受范围。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 近防炮的能源接口处突然冒出一缕青烟,伴随着 “滋滋” 的电流声!我吓得心脏瞬间停跳,以为是接线错误导致短路,立刻伸手想去拔掉线缆,却被系统及时制止:“禁止手动操作!经检测,青烟是接口内残留的少量锈渣在高压电流作用下燃烧产生,已无明火,且接口绝缘层完好,无漏电风险。建议持续观察 30 秒,若青烟消失,可继续使用;若出现明火,再切断 APU 供电。”
我僵在原地,目光死死盯着接口处 —— 青烟渐渐变淡,几秒钟后彻底消失,“滋滋” 声也随之停止。光幕上的近防炮状态显示 “正常待机”,电压和电流曲线依旧平稳,没有出现异常。我长舒一口气,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透,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手指也因为过度紧张而微微颤抖。
“接口残留锈渣已燃烧殆尽,当前近防炮武器系统状态正常,可随时进入射击准备。APU 当前温度 46℃,负载 600W,能源读数 46%,可支持近防炮单发点射 1 次,射击后需立即切断武器系统供电,避免 APU 过载。” 系统的播报声让我彻底放松下来,我靠在舱壁上,大口喘着粗气,看着地面上整齐排列的工具和接驳好的线缆,心里充满了一种 “劫后余生” 的庆幸。
这次接驳武器能源,比我之前任何一次接线都要惊险 —— 高压、高负载、高风险,每一个环节都像在 “走钢丝”,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可当看到近防炮能源指示灯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紧张和恐惧都化为了成就感 —— 我不仅修复了推进系统,还成功让沉睡二十年的武器系统重新通电,这是对我 “接线能力” 的最大认可。
我站起身,走到近防炮旁,检查炮身的状态 —— 炮管虽然锈迹斑斑,却在灯光下泛着金属的冷光,炮身上的 “M-200” 型号标识依旧清晰,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它曾经的辉煌。我伸手轻轻抚摸炮管,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凉和岁月的厚重,心里默念:“老伙计,等会儿就靠你了,帮我们打开那扇通往自由的大门。”
回到 APU 舱室,我再次检查所有接线节点 ——APU 应急输出端的螺丝已经拧紧,线缆没有松动;升压模块的固定螺栓牢固,没有晃动;近防炮能源接口的线缆连接紧密,绝缘胶带缠绕均匀,没有裸露的金属端子。确认无误后,我将工具收拾好,放回工具箱,然后走到舰首的观测窗前,看向 80 米外的磁力锁大门。
“系统,准备启动近防炮预热程序,3 分钟后进行射击准备。同时监测通道后方的无人机和支援部队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我。” 我在数据板上操作,启动近防炮预热程序 —— 炮身传来轻微的震动,内部的击发机构开始运转,发出 “咔嗒” 的机械声,像一头沉睡的猛兽正在苏醒。
光幕上,近防炮的预热进度条缓慢推进,从 0% 升至 10%、20%…… 无人机的嗡鸣声依旧在通道后方回荡,支援部队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似乎更近了,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再拖延。我握紧数据板,目光坚定地盯着磁力锁大门上的能量节点 —— 那里,将是我们突破的关键,也是我们通往自由的最后一道障碍。
接驳武器能源的紧张还未完全消散,新的挑战已经逼近。但我知道,只要 “老兵” 号还能运转,只要近防炮还能射击,只要我还能握紧工具,我们就一定能冲破这最后的牢笼,在浩瀚的星海中,找到属于我们的生存之地。
近防炮预热进度条达到 100% 的瞬间,系统的声音响起:“近防炮预热完成,进入待发状态,激光瞄准器已锁定目标,能量节点坐标确认,随时可击发。”
我深吸一口气,手指悬在 “击发准备” 按钮上方,心里默念:“雷诺,别怕,这是最后一步了,为了‘老兵’号,为了自由,冲!”
指尖落下,属于我们的最后一战,即将开始。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