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闸舱的气压刚恢复到标准值,雷诺就迫不及待地摘下头盔,贪婪地呼吸着舰内相对温暖的空气。左手手臂因长时间暴露在低温下,还残留着麻木的刺痛感,可他顾不上揉搓,抓起数据板就向舰桥冲去 —— 他太想看到修复太阳能电池板后,“老兵” 号能迎来怎样的变化。
走廊里依旧是一片漆黑,只有数据板的微光指引着方向。可刚走到舰桥门口,他突然停下脚步 —— 眼前不再是熟悉的绝对黑暗,一道微弱的白色光芒从舰桥内部透出来,像黑暗中裂开的一道缝隙,温柔地照亮了门口的金属地板。
“这是…… 灯光?” 雷诺的心脏瞬间加速跳动,他快步走进舰桥,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 —— 操控台左侧的两盏基础照明灯竟然亮着!不是应急灯的红色,而是纯净的白色,虽然亮度只有正常状态的 30%,却像两团小小的火焰,在舰桥内驱散了大片黑暗,将破碎的显示屏、散落的工具都映照得清晰可见。
他快步走到操控台旁,目光落在微型备用电池的指示灯上 —— 原本微弱的绿色灯光,此刻变得明亮了许多,旁边的电量数值正缓慢跳动:1.36%→1.37%,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细微的电流声,像 “老兵” 号重新开始呼吸的声音。
“系统!这是怎么回事?灯光怎么会亮起来?” 雷诺激动地在数据板上输入指令,指尖因兴奋而微微颤抖。
屏幕上很快弹出回复:【微型备用电池充电效率提升至 0.23%/ 小时后,电量突破 1.3% 阈值,触发基础照明系统最低功耗模式(仅激活 2 盏主照明灯,功率 0.5W / 盏);同时,基础电脑系统核心模块恢复 10% 功能,可支持传感器扫描范围扩展、数据存储容量提升、简单指令自动化执行。】
基础电脑系统恢复功能!雷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立刻操作数据板,调出系统功能界面 —— 原本灰色的 “传感器控制”“数据记录”“自动化指令” 选项,此刻都亮起了微弱的绿色,虽然高级功能仍处于离线状态,却足以带来质的改变。
“系统,启动传感器扩展扫描,范围设置为 20 公里,重点监测 W-01 残骸周边环境。” 雷诺快速输入指令,几乎是瞬间,操控台中央的一块小型显示屏突然亮起,虽然屏幕上还有几道裂纹,却清晰地显示出扫描界面 —— 淡蓝色的扫描线从 “老兵” 号当前位置向外扩散,像水波一样覆盖周围的空域,原本模糊的 W-01 残骸轮廓,此刻变得异常清晰,甚至能看到残骸表面的破损舱门、裸露的管线,连残骸周围漂浮的小型碎片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传感器扫描结果:W-01 残骸(联邦货运级 “开拓者 -Ⅲ” 型星舰),全长 120 米,宽 35 米,高 28 米,主要结构完整度 65%,检测到 3 处可进入舱门(分别位于舰首、舰中、舰尾),其中舰中舱门破损程度最低(仅轻微变形,可通过工具撬开);残骸周边 1 公里内无大型太空碎片,无辐射超标区域,环境安全等级:中等(存在内部结构坍塌风险)。】
详细的扫描数据像潮水一样呈现在屏幕上,雷诺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急促。之前只能通过外部摄像头看到模糊的剪影,此刻却能清晰掌握残骸的结构、可进入位置、周边环境,这意味着抵达后能更高效地寻找资源,避免盲目探索带来的危险 —— 生存概率在这一刻,有了质的提升。
他又尝试启动 “数据记录” 功能,数据板瞬间同步了之前所有的损伤评估报告、维修记录、资源清单,甚至自动生成了一份 “W-01 残骸探索初步计划”,将 “优先寻找能源模块”“其次收集金属板”“最后检查维生系统部件” 的目标清晰列出,还标注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残骸内可能缺氧、结构不稳定)。
“自动化指令也能用?” 雷诺怀着好奇,输入 “每 30 分钟更新一次舱内环境数据” 的指令 —— 系统立刻响应,屏幕上弹出 “指令已执行,下次更新时间:30 分钟后” 的提示,这意味着他不用再频繁手动查看氧气浓度、温度等关键数据,系统会自动监测并提醒,大大减轻了他的负担。
最让雷诺惊喜的是,随着基础电脑系统的恢复,舰桥内的温度竟然有了细微的提升 —— 数据板显示当前舱内温度 - 2.5℃,比之前上升了 0.3℃。虽然依旧寒冷,却意味着系统可能恢复了部分温控模块的最低功耗功能,不再完全依赖化学加热袋。他伸手摸了摸操控台的金属表面,不再像之前那样冰冷刺骨,反而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暖意。
“光明…… 数据…… 自动化……” 雷诺绕着舰桥走了一圈,目光扫过亮起的照明灯、恢复功能的显示屏、跳动的传感器数据,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从跃迁后的绝对黑暗、系统离线、生死未卜,到现在灯光回归、功能恢复、目标清晰,这短短几个小时的变化,像一场从地狱到人间的跨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