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舱的金属壁还残留着能量刺激器的微弱余温,雷诺的手指悬在数据板的 “核心状态监测” 界面上,心脏仍在为刚才的 “激活成功” 狂跳。待机检测模块亮起的绿色指示灯像一颗定心丸,让他以为终于撬开了主能源核心 “沉寂的大门”—— 可就在他准备记录核心应急储能的输出参数时,界面上的数值突然开始异常波动。
“不对…… 应急储能的输出功率怎么在下降?” 雷诺的声音瞬间紧绷。屏幕上,原本稳定的 400W 输出功率以每秒 5W 的速度下跌,400W→395W→388W→370W,与此同时,能源舱内传来一阵极其细微的 “滋滋” 声,像电流接触不良时的杂音。他立刻冲进能源舱,目光死死盯住核心外壳 —— 刚才亮起的待机指示灯,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暗,从明亮的绿色逐渐转为淡绿,最后彻底熄灭,只留下一片冰冷的漆黑。
“系统!立刻检测核心内部状态,分析功率下降与指示灯熄灭的原因!”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指尖在数据板上快速点击,调出核心内部的红外热成像图 —— 原本显示 “42℃” 的核心温度,此刻正以每分钟 2℃的速度下降,而代表 “能量流动” 的红色区域,正从核心边缘向中心快速收缩,像被潮水淹没的孤岛。
数据板的分析报告弹出得异常迅速,每一行文字都像一盆冷水,浇灭了雷诺刚刚燃起的希望:【核心状态异常分析:
1. 能量流动中断原因:核心辅助检测线圈存在隐性损伤(之前未被扫描发现),1.2kV 脉冲虽暂时激活线圈感应电流,但损伤处无法承受持续电流通过,导致线圈局部过热后自动熔断,切断能量传输路径;
2. 待机指示灯熄灭原因:应急储能输出线路与熔断的线圈串联,线路中断后储能无法继续输出,待机检测模块因失电再次离线;
3. 核心当前状态:回归 “沉寂状态”,但与之前不同 —— 检测到核心最内层的 “基础活性线圈”(负责维持核心最低能量储备)存在微弱能量波动(约 0.0001J/s),证明核心并非完全 “脑死亡”,仍保留极少量基础活性。】
“基础活性线圈…… 微弱能量波动……” 雷诺喃喃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目光再次落在红外热成像图上 —— 在核心最中心的位置,一个针尖大小的红色光点仍在闪烁,那是 “基础活性线圈” 的能量波动,微弱却真实,像黑暗中残留的一丝星火。
他忍不住伸出手,轻轻贴在核心冰冷的外壳上 —— 指尖能感受到极其细微的震动,不是机械故障的卡顿,而是能量流动时的轻微震颤,虽然微弱到几乎难以察觉,却足以证明刚才的尝试并非 “完全失败”。之前的损伤评估报告判定核心 “无修复可能”,而现在,这丝微弱的能量波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 “修复核心” 的新可能。
“系统,基于‘基础活性线圈’的能量波动,计算再次激活核心所需的条件,包括能量参数、所需部件、操作风险。” 雷诺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甘,他不愿就这么放弃 —— 既然核心还有活性,就意味着还有机会,哪怕希望渺茫,也要弄清楚 “到底需要什么才能唤醒它”。
数据板的指示灯开始疯狂闪烁,微型备用电池的电量以 0.02%/ 分钟的速度消耗,显然这个计算过程需要调用大量系统资源。5 分钟后,一份详细的 “核心二次激活条件分析” 终于弹出,每一项条件都像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核心二次激活条件:
1. 能量需求:需提供 “阶梯式高压脉冲”(首次脉冲 1.5kV,持续 1 秒;间隔 3 秒后第二次脉冲 2.0kV,持续 1.5 秒),且脉冲能量需精准聚焦于 “基础活性线圈”(偏差不得超过 0.5mm),避免再次损伤其他线圈;
2. 硬件需求:
? 高压储能部件:当前 LR-320 电容与 KT-400 电池的总储能不足,需额外补充至少 3 节 “高容量高压电池”(型号:HV-300,单节储能 500Wh,耐压 3kV);
? 精准导向部件:需一个 “电磁聚焦器”(用于将脉冲能量聚焦于基础活性线圈),当前无该部件,需从废弃星舰残骸中打捞(推测 W-01 残骸的能源舱可能存在);
? 线路修复部件:需更换核心辅助检测线圈的熔断段(需 1 米 “耐高温超导线缆”,型号:SC-210);
1. 操作风险:阶梯式脉冲能量较高(总计约 5000J),若聚焦偏差或线路接触不良,可能导致核心基础活性线圈彻底烧毁,使核心陷入 “永久性脑死亡”,风险等级:极高(红)。】
高容量高压电池、电磁聚焦器、超导线缆 —— 这三样关键部件,目前一样都没有。雷诺靠在能源舱的舱壁上,看着数据板上的 “硬件需求清单”,心里涌起一股深深的失望。刚才的短暂兴奋还在脑海中回荡,待机指示灯的绿色光芒仿佛还在眼前闪烁,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将他拉回 “资源匮乏” 的残酷处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