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之教授的开场发言,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在报告厅内久久未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张力,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瞥向嘉宾席上的林砚,想看看这位处于风口浪尖的“网文诗人”会作何反应。
林砚依旧端坐着,面色平静,仿佛那些暗含机锋的话语和探究的目光都与他无关。只有坐在第一排的苏清鸢,能从他微微挺直的脊背和放在膝盖上、指节有些发白的手,看出他内心并非全无波澜。她悄悄握紧了拳头,在心里为他鼓劲。
主持人显然也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异样,她经验丰富,立刻笑着宣布进入诗会的第一个互动环节——“即兴对联”,试图用轻松的方式活跃气氛。
“各位老师,各位诗友,我们诗会的第一个小环节是‘即兴对联’。”主持人站在台上,笑容可掬地说道,“我出一个上联,很简单,就三个字——‘春风暖’,欢迎大家踊跃对出下联,我们看看哪位诗友的对句最工整、最有意境!”
“春风暖”这个上联确实简单直白,旨在抛砖引玉。话音刚落,台下便有不少人举手,跃跃欲试。
主持人先点了一位戴眼镜的年轻诗人。那人站起来,略一思索,朗声道:“我对‘夏雨凉’。”
“春风暖,夏雨凉。嗯,很工整,季节相对,冷暖相对。”主持人点点头,表示了肯定,但眼神中并未有太多惊喜。这属于中规中矩的对法。
接着,又有一位中年女士被点到,她起身道:“我对‘冬雪寒’。”
“春风暖,冬雪寒。同样是季节和温度的对比,也不错。”主持人依旧保持着职业笑容,但台下已经有人开始觉得乏味。连续两个对句,虽然挑不出错,但缺乏新意,意境上也略显单薄。
随后又有几人举手,对出了“秋霜重”、“晨露清”等下联,虽然词性对仗无误,但始终未能跳出“季节+气候感受”的框架,显得千篇一律,难以让人眼前一亮。台下的气氛渐渐有些沉闷,连媒体记者们按快门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主持人环视一圈,见举手的人少了,便笑着提高了音量,带着一丝鼓励和挑战的意味:“还有没有诗友有更特别、更有意境的对句呢?我们期待一下不一样的精彩!”
就在这时,嘉宾席上,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敬之教授忽然抬了抬手,示意主持人。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身上。
主持人连忙恭敬地问道:“陈教授,您有什么指示?”
陈敬之推了推眼镜,目光平静地转向林砚所在的方向,语气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份量:“林砚小友。”
被突然点名,林砚心中微微一凛,但面上不动声色,从容地站起身,微微躬身:“陈教授。”
陈敬之看着他,缓缓开口道:“你是写网络小说的,平时构思剧情,最讲究起承转合、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这对联虽小,却也讲究个机巧和意境。不如……你也来试试对这个下联?让我们看看,网文作者的思维,在对联上能否也别具一格?”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陈敬之这分明是直接将林砚架在了火上!在经历了开场那番暗含敲打的发言后,此刻又点名让林砚在对联环节出手,这其中的意味,再明显不过了——他就是想看看,这个被他质疑“快餐化”的年轻人,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是对他能力的进一步考校,也几乎是当着所有人的面,给了他一个“自证”的机会!
压力瞬间如同实质般笼罩在林砚身上。台下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着他,有好奇,有期待,但更多的是一种等着看笑话的玩味。尤其是坐在中后排的张涛和李军那两个“水军诗人”,更是交换了一个幸灾乐祸的眼神,嘴角几乎要抑制不住地上扬。他们巴不得林砚对出一个平庸甚至蹩脚的下联,那样都不用他们出手,林砚自己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苏清鸢在台下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她担忧地望着林砚,生怕他因为压力而发挥失常。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林砚,在最初的意外之后,心情反而迅速平静下来。他迎向陈敬之审视的目光,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露出了一丝谦逊而沉稳的笑容。他深知,这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机会。退缩或表现平庸,都会坐实别人的偏见;唯有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才华,才能打破质疑!
他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微微低下头,作沉思状。大脑却在飞速运转。“春风暖”……关键词是“春”、“风”、“暖”。传统的对法无非是夏秋冬、雨雪霜、凉寒冷……但陈敬之要的是“别具一格”,要的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机巧。
电光石火之间,一个绝妙的下联在他脑海中成型!这个对句,不仅工整,而且意境深远,完全跳出了之前的窠臼!
仅仅过了几秒钟,在众人或期待或嘲讽的目光中,林砚抬起了头,目光清澈而自信,他看向主持人,又环视了一下全场,然后朗声开口,声音清晰而平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后我靠略懂成了文娱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