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的办公室。
吴融的眼前,是那片熟悉的幽蓝色光幕。
一幅巨大的亚洲地图,在他意识深处缓缓展开。
他的目光,从金陵出发,一路向北,最终定格在东北那片冰冷的土地上。
哈尔滨。
一个红色的叉,标记着这座被日寇占领的城市。
“鬼手”李强,代号“书库”,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天才,正沉寂在这座城市的某个阴暗角落。
戴隐想要安插钉子。
吴融就要从千里之外,把他最需要的一根钢梁,毫发无伤地运回来。
“系统,规划最优回归路线。”
【指令确认。】
【数据库调用:历史商路、地下走私网络、苏联远东情报局解密档案……】
【目标:李强(代号:书库)。】
【始发地:哈尔滨。】
【目的地:南京。】
【正在进行路线规划……】
地图上,无数条路线瞬间亮起。
红色的,是日军的控制区,遍布关卡和巡逻队。
黄色的,是军统的秘密交通线,每一个联络站,都可能藏着戴隐的眼睛。
这些路线,在吴融的眼中,都是死路。
“排除所有日军、军统、中统常规交通线及联络站。”
【正在重新规划……】
黄线和红线,瞬间黯淡下去。
一条绿色线路随之亮起,蜿蜒曲折,几乎横跨半个中国。
这条线,从哈尔滨出发,没有南下,而是向西,一头扎进了茫茫的蒙古草原。
穿过戈壁,绕过沙漠,进入宁夏。
再从宁夏,沿着黄河,一路南下,经甘肃、陕西,最后进入四川,再折向东,抵达南京。
这是一条古老的商路。
走私贩、马匪、逃犯、探险家……各色人等混杂其中。
混乱,但也充满了机会。
【路线规划完毕。】
【全程约八千公里,预计耗时四十五天。】
【已生成分段行动方案……】
系统将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到了极致。
接头地点、暗号、备用身份、甚至沿途的天气变化和地方势力的分布,都一一在列。
这份计划,已经不是一份计划。
它是一本精确到分钟的剧本。
吴融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路线有了。
现在,只剩下最关键的一步。
如何将这份剧本,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主角手上?
任何电报、信件,都可能被截获。
他需要一种,只有李强能看懂,而其他人,即便看到,也只会一笑置之的启动方式。
吴融站起身,走到办公室角落,拿起那部通往“南京之锋”的内部专线电话。
他拨下了一串短号。
“是我。”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沉稳的声音:“影子,我在。”
是李文轩,代号“书生”。
“文轩,写一篇报道。”
吴融的声音平静无波。
“什么题材?”
“西北剿匪纪实。”
吴融的语气很平淡,“找几个素材拼凑。
写得越枯燥,越没人看,越好。”
电话那头的李文轩,虽有疑惑,却未发一问。
“明白。”
“报道里,”吴融顿了顿,“要提到一个人物。
一个在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本地民团英雄。”
“他叫什么名字?”
“李强。”
“好,我记下了。”
“还有,”吴融补充道,“他的牺牲日期,要写得特别清楚。”
“七月三十一日。”
李文轩在电话那头重复了一遍:“李强,牺牲于七月三十一日。”
“对。”
吴融挂断了电话。
李强,还活着。
七月三十一日,还没到。
当李强在哈尔滨的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死讯”时,他就会明白。
启动信号,来了。
那个“七月三十一日”,就是他必须离开哈尔滨的最后期限。
……
第二天。
《中央日报》第四版,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刊登了一篇名为《河西走廊剿匪纪实》的文章。
一切,都在按照吴融的剧本进行。
他坐在办公室里,面前的系统沙盘上,代表李强的那个绿色光点,依旧在哈尔滨的某个位置,安静地待着。
他在等。
等那张报纸,辗转送到李强的手上。
然而。
就在当天下午。
【警告!检测到日军哈尔滨特务机关,展开大规模突击搜捕!】
【行动代号:“蝼蚁清扫”!】
【目标:城内所有疑似‘抗日分子’及潜伏人员!】
系统界面上,刺眼的红光,瞬间布满整个界面。
沙盘之上,以哈尔滨特务机关本部为中心,无数代表日军士兵和便衣特务的红色光点,从中心涌出,扑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一张巨大的包围网,正在迅速成型。
吴融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巧合?
还是……那篇报道,泄露了什么?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黄埔刚毕业,系统逼我当谍战之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