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晨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祁国栋正在批阅文件,桌上的红色电话突然响起——这是直通省里的专线。
“国栋同志,我是省委组织部赵部长。”电话那头的声音庄重而亲切,“有一个重要消息要通知你。经国务院批准,榕华市正式升格为地级市。省委决定,由你担任首任市委书记。”
祁国栋手中的笔微微一颤,随即沉稳回应:“感谢组织的信任,我一定不负重托。”
“同时,”赵部长继续说,“孙陆雨同志提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省委对你们这些年在榕华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
挂断电话,祁国栋久久伫立在窗前。此时的祁国栋年仅32岁,成为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任市委书记,这不仅是行政级别的提升,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榕华市的升格不仅仅是名义的提升,更是责任的提升,担当的提升。
他立即叫来孙陆雨。当孙陆雨得知消息时,这个一向沉稳的汉子也难掩激动:“老祁,这是榕华发展的重大机遇啊!”
祁国栋点头,神色凝重:“机遇越大,责任越重。我们要立即着手筹备相关工作。”
升格地级市的消息像春风般传遍榕华,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但祁国栋和孙陆雨却倍感压力——摆在面前的是千头万绪的筹备工作。
第一个挑战是行政区划调整。榕华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需要重新划分辖区。祁国栋亲自带队调研,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
“规划要立足长远,科学布局。”祁国栋在论证会上强调,“既要考虑经济发展,也要兼顾民生保障。”
孙陆雨补充道:“特别要注意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不能简单机械划分。”
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一核三区”的规划方案:以原榕华市为核心区,新设临港区、高新区和生态旅游区。
第二个难题是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地级市需要组建完整的四套班子和职能部门。祁国栋提出:“机构设置要精简高效,不能搞人浮于事。”
在省委组织部的指导下,他们精心制定方案。祁国栋特别强调:“干部选拔要五湖四海,唯才是举。既要留住本地优秀干部,也要引进专业人才。”
最棘手的是财政划分和事权交接。孙陆雨连续一周熬夜研究,提出了“平稳过渡、逐步到位”的方案。
“我们不能因为升级就大兴土木,要勤俭办一切事情。”祁国栋在常委会上说,“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就在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时,一个意外情况出现了:部分干部对新区划有异议,担心利益调整。
祁国栋没有简单压制,而是连续召开多场座谈会,耐心听取意见。有一次,从晚上七点一直谈到凌晨一点。
“祁书记,我们镇划到临港区后,教育医疗资源会不会减少?”一位老镇长担忧地问。
祁国栋当场表态:“请大家放心,资源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已经规划了各区的学校、医院建设方案。”
真诚的态度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会后,孙陆雨感慨:“老祁,你这耐心我是真佩服。”
祁国栋笑笑:“治大国如烹小鲜,急不得。”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各项工作基本就绪。省委正式宣布榕华地级市成立大会的日期。
大会前一天晚上,祁国栋独自来到办公室。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旧笔记本——那是父亲祁云钟早年的工作笔记。扉页上写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抚摸着父亲的字迹,祁国栋心潮澎湃。从县委书记到地级市委书记,这条路他走了十几年。变的是职位,不变的是初心。
第二天,成立大会隆重举行。省委书记亲自到场授牌。当祁国栋从省委书记手中接过“中国共产党榕华市委员会”的牌匾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代表市委发言时,祁国栋庄严承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榕华建设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
孙陆雨作为常务副市长,也作了表态发言:“一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为榕华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大会结束后,祁国栋立即主持召开第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会议室里,新组成的班子成员精神抖擞。
“同志们,”祁国栋环视全场,“牌子挂了,班子配了,接下来就是要实干。我提三点要求:一要团结协作,二要勤政为民,三要清正廉洁。”
他特别强调:“我们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欢迎全市人民监督我们的工作。”
新的榕华市面临的首个重大考验是夏季防汛。作为地级市,防汛责任更重,范围更广。祁国栋连续一周带队巡查各险工险段。
在临港区海塘加固工地,他发现工程质量有问题,当场严肃批评:“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绝不能马虎!”
施工方解释:“祁书记,工期太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祁国栋的进部之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祁国栋的进部之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