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的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秩序之眼”最高会议室内激起了千层浪。但这一次,浪涛并未在会议室墙壁内撞碎,而是以惊人的速度,冲破了组织的壁垒,涌向了整个世界。
就在李默于“秩序之眼”内部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抛出那份“社区级净水单元”技术方案的二十四小时后。
一场被全球媒体冠以“世纪对决”的、别开生面的“技术发布会”,在无形的战场上拉开了帷幕。
一方,是神秘而强大的“熵增资本”,以其公布的“火种”名义。
另一方,是首次正式从幕后走向台前,带着些许官方背景与神秘色彩的“启迪计划”,以李默为核心。
没有传统的会场,没有邀请函。战场,就是全球互联网,以及所有关注着这场决定文明走向之争的人心。
上午九点, “熵增资本”的频道率先亮起。依旧是那个纯白的实验室,但发言者不再是模糊的身影,而是一个面带微笑、举止优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他自称“火种发言人——普罗米修斯”。他没有展示任何实体产品,而是直接抛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包。
“‘火种’秉承技术普惠理念,现将‘初级环境净化矩阵’、‘物质重构仪’、‘生物场共振修复舱’三项基础技术的核心设计蓝图、能量场构筑公式、以及关键材料合成路径,向全球学术界、工业界无条件公开。”
他的话语通过同步翻译,传递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我们相信,人类的智慧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疾病缠身……这些旧时代的顽疾,将在新技术的曙光下烟消云散。”
狂妄!直接!毫不设防!
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各大科技巨头,几乎在数据包公开的瞬间就开始了疯狂的下载和分析。然而,初步反馈迅速汇集,却带着浓浓的困惑和无力感。
“能量场构筑公式……这涉及到的数学模型和物理常数,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体系存在根本性冲突!无法验证,更无法复现!”
“关键材料合成路径……需要一种名为‘有序以太结晶’的媒介,这种物质……在我们的元素周期表上根本不存在!”
“这蓝图……像是一个精美的谜题,但我们缺少解开它的钥匙!”
“熵增资本”公开的技术,如同天书,高高在上,指明了方向,却堵死了普通人自力更生追赶的道路。它更像是一种炫耀,一种宣告——唯有跟随“火种”,才能踏入这扇新世界的大门。
就在全球为这看得见摸不着的“神迹”而焦躁、争论不休时,“启迪计划”的频道,在下午两点,准时开启。
画面背景,并非纯白的实验室,而是一个整洁、明亮,带着浓厚产学研结合气息的现代化实验车间。李默站在中央,他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装,神情平静,眼神沉稳。他的身边,站着身穿“秩序之眼”制服的秦风,以及几位戴着眼镜、一看便是国内顶尖院士级别的老科学家。他们的身后,是正在平稳运行的、由各种熟悉工业部件构成的实验性生产线。
没有炫目的特效,没有故作神秘。李默的开场白简单直接:
“我们是‘启迪计划’。我们不相信无法落地的奇迹,我们只相信可以被理解和掌握的技术。”
他指向身后那条生产线。屏幕上清晰地展示出原料入口投入的是浑浊不堪、模拟重度污染的水体,经过几个标有“纳米催化反应釜”、“生物酶滤床”等清晰字样的模块处理后,在出口流出的,是清澈透明、达到直接饮用标准的纯水。
“这是‘启迪-I型’模块化净水系统。基于我们公布的‘社区级净水单元’技术构建。”李默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世界,“它的核心,并非不可知的能量场,而是我们基于对某种特殊‘净化效应’的逆向工程,开发出的新型纳米催化材料和复合生物酶。所有技术细节、材料合成方法(无需任何未知物质)、生产工艺流程,均已形成完整技术白皮书,可供下载。”
紧接着,屏幕上开始滚动展示详细的数据:能耗对比(仅为传统高级净水技术的五分之一)、成本分析(低到足以在贫困地区推广)、处理效率(对各种已知污染物近乎百分百去除)、以及长达数月的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报告。
真实!可靠!触手可及!
这还没完。李默继续展示:“同时,我们公开‘资源定向回收技术’的一部分——针对电子垃圾中金、银等贵金属的高效、低成本生物浸出与回收工艺。以及,‘组织诱导再生技术’的初级应用——促进难愈合创面修复的生物活性敷料制备方法。”
每一项技术,都附带着详尽的论文、实验数据、生产工艺视频,甚至包括潜在的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没有高高在上的施舍,只有平等开放的分享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