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功干脆利落应了一声:“明白!”
原本打算亲自出手剿灭黑云寨的楚云飞,此刻也只能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他也暗中启动了情报网络,追查此事的来龙去脉。
新中村根据地。
苏墨带着龙魂特战队扫清了黑云寨的土匪,又组织队员将缴获的物资一车车运回驻地。
这一番折腾下来,他已是筋疲力尽。
一觉睡到了次日早上九点多才醒来。
刚睁眼,脑海中便响起系统提示音:
“叮,恭喜宿主完成任务,获得夜视望远镜一部、防弹背心一件!”
“夜视望远镜:外观与普通望远镜无异,内置红外成像装置,可在完全黑暗环境中清晰观察目标,实现夜间可视功能。”
“防弹背心:系统特制软质护甲,穿戴如常服般轻便。”
“防护层由多层高强度合成纤维叠加缝合而成,遇子弹或破片冲击时,通过拉伸、剪切与分层耗能,有效吸收冲击力,保障宿主生命安全。”
夜晚可见光极少,但红外辐射却十分充足。
红外观测设备正是利用这一点,让人能在黑夜中视物、搜索、瞄准乃至驾驶车辆。
虽然红外现象早已被发现,但由于核心元件技术滞后,相关应用发展极为缓慢。
直到1940年,德军研制出硫化铅感光元件及配套透射材料,红外侦测仪器才真正走向实用。
按原历史轨迹,德国率先掌握投射材料后,确实开发出主动式夜视仪等早期红外设备,可惜未能在二战期间投入实战。
也就是说,在当前这个时代,市面上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夜视装备。
如今,苏墨手中的这台,成了唯一一台。
至于防弹衣?
那更是梦寐以求的好东西。
一战时期曾出现过用真丝织物加钢板拼凑的防弹衣,但真丝在潮湿战壕中极易腐烂,加上防护力有限、造价高昂,最终被军方弃用,未能推广。
到了二战,破片杀伤占比提升八成,阵亡士兵中有七成死于躯干中弹。
英美等国这才全力投入防弹护具研发。
可即便如此,整个战争期间也没能拿出一款真正实用的防弹背心。
人在战场上走,谁也难保不挨枪子儿。
苏墨虽有系统傍身,却也不是刀枪不入,冲锋陷阵时难免直面枪林弹雨。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件防弹背心,只要没被打中脑袋,性命基本无忧!
多一层防护,就多一条活路。
“不错……系统,这次奖励很实在!”
苏墨起身换上防弹背心,洗漱完毕后走出房间,朝营部院子走去。
刚到门口,就听见外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他眉头微皱,正巧看见萧雅迎面走来,便问道:“萧雅,外头怎么这么吵?”
萧雅笑着答道:“营长,是乡亲们听说您带人铲平了黑云寨,一个个都提着自家的鸡蛋、腊肉、山货赶来道谢!”
“现在都在院外候着呢,说不见您一面绝不回去!”
这……老百姓竟然这么热情?
不过就是除了一伙作恶多端的土匪罢了。
可转念一想,也正因如此,才更说明那帮土匪平日里祸害有多深,百姓受苦有多久。
村民们显然是吃够了苦头,
所以听说黑云寨那帮土匪被端掉后,才会这般激动。
“行吧,我出去瞧瞧。”
苏墨刚踏出院门,就见一大群乡亲提着各样的山货围了上来。
“营长,多亏您替咱们除了这祸害!这是我家里攒的土鸡蛋,您一定得收下!”
“老天开眼啊,黑云寨这群畜生终于完了!首……长官,这只母鸡是我家养了三年的老鸡,炖汤最补身子!”
“苏营长,您就是咱们新中村的大恩人呐,这点腊肉您可别推辞!”
“营长啊,谢谢您给咱家报了仇,这份情我们一辈子记着!”
“首长,这是我们家腌的酸菜、晒的干笋,都是山里土生土长的东西,您一定得带上一些!”
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热情得让人招架不住。
各种山珍野味一个劲儿往他手里塞。
更有个老大娘把他拉到边上,压低声音说:“苏营长,我看你还单身是不是?要不我把闺女许配给你?”
“我家妮子长得俊,腰身宽,能生养,将来肯定抱上大胖小子……”
苏墨一听差点没呛住——合着你们家特产还带送姑娘的?
他哭笑不得地看着王大娘,轻声道:“大娘的好意我懂,也感激在心。”
“可我这条命早已交给国家了,如今山河未靖,哪顾得上成家立室的事?”
“大家静一静!”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此刻的苏墨,在村民眼里已不只是个带兵的军官,而是救苦救难的主心骨。
他环视众人,朗声道:“乡亲们的心意,我都明白!”
“可我们捌陆军有铁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东西,真不能收!”
“剿灭土匪、保境安民,本就是军人的职责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