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的尘埃落定,如同在青春的河流中筑起一道分水岭。选择理科的同学被重新编班,林长青和苏雨晴很自然地再次成为了同班同学。新的班级,新的教室,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更偏向逻辑与探索的气息。
理科班的课程,如同打开了另一扇门,门后的世界更深,更系统,也更需要抽象思维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讲解的速度明显加快,涉及的公式和定律更加抽象,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要求远超记忆。
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需要适应和努力追赶的过程。但对于林长青,这片更深的海洋,恰恰是他能够尽情畅游的地方。高中课本的知识,对他而言已是坦途,他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来验证和拓展自己的能力。
他的课桌上,除了统一的教材,开始更多地出现那些用旧报纸仔细包好的书——《微积分导论》、《经典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这些书籍混杂在同学们的练习册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仿佛是他精神世界的自然延伸。
课间,当其他同学还在消化上节课的内容或抓紧时间休息时,林长青常常会摊开这些“超纲”的书籍,沉浸其中。他的目光沉静,手指偶尔在复杂的公式或代码段落上轻轻划过,仿佛在触摸另一个维度的真理。
苏雨晴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发现,当他沉浸在这些更深奥的知识中时,身上有种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沉静而强大的专注,仿佛与周遭的喧嚣隔着一层无形的壁垒,却又吸引着她想去了解那壁垒之后的世界。
她并没有打扰他,只是在他偶尔从书海中抬头,目光与她相遇时,回以一个浅浅的、带着鼓励的微笑。有时,她会默默地将自己整理的文科笔记精华部分递给他,指尖轻轻点过她认为对他理解科技史或哲学思辨有帮助的地方。这是一种无声的支持,也是一种智慧的互补。
林长青对这种互补深有感触。一次,他在阅读《经典力学》中关于分析力学的部分,那些抽象的变分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虽然能够理解,却总觉得缺少某种直观的桥梁。
他放下书,闭上双眼,意识沉入脑海深处。那缓缓旋转的“星璇”微光流转。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看到”书本上的公式,而是开始主动“构建”。
心念微动间,一个虚拟的、理想化的单摆系统在他意识的“实验室”中清晰浮现。摆锤、悬线、重力场……所有要素被精准定义。他不再直接套用牛顿定律,而是尝试运用刚刚理解的拉格朗日量概念。
在他的意识世界中,他“看”着那个虚拟的单摆开始摆动。他“观察”着动能与势能随着摆角的变化而不断转化,感受着那个被称为“作用量”的物理量沿着不同可能路径所取的值。通过天眼通赋予的极致洞察力和推演能力,他能够直观地“看到”,真实的运动路径如何使得这个作用量取极值。
这是一种超越纸面计算的、直达物理图像本质的理解。抽象的数学形式,在他这里化为了可以操控、可以观察其内在规律的鲜活模型。当他退出这种内视状态,重新看向书本上那些冰冷的公式时,它们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变得无比亲切和自然。
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洞察奥秘的满足光芒。这种在脑海中直接构建模型、进行推演的能力,让他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苏雨晴注意到他眼神的变化,那是一种豁然开朗后的明亮。她轻声问道:“有新的发现?”
林长青转过头,看着她好奇的眼神,心中一动。他没有直接解释复杂的变分原理,而是拿起手边的笔和草稿纸,画了一个简单的单摆示意图。
“你看,”他用笔尖指着摆锤,“我们通常用牛顿定律来解它的运动。但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从‘能量’和‘路径’的角度来看待它……”他用最通俗的语言,结合刚刚的直观理解,向她阐述了分析力学的基本思想,避开了复杂的数学,只传递那种看待物理世界的新视角。
苏雨晴专注地听着。她或许无法完全理解背后的数学,但她能感受到他话语中那种触及问题本质的透彻,以及分享知识时的真诚。这种交流,让她仿佛也得以窥见那片更广阔知识海洋的一角,心中对他的欣赏愈发深厚。
“听起来很奇妙,”她微笑着说,眼神清亮,“像是从另一个维度理解了同样的东西。”
林长青点了点头。他知道,这种能力的成长,这种超越课本的视野,并非为了特立独行。它们是他构筑未来科技大厦的钢筋水泥,是他理解更复杂系统、应对更宏大挑战的基石。每一次深潜,每一次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内在的直观模型,都在为他最终能真正触碰星空,积蓄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身边这个能够理解、甚至愿意尝试去理解他这片世界的女孩,让这条看似孤独的探索之路,充满了温暖的慰藉与明亮的期许。他们的关系,在这超越课本的视野中,也悄然升华,成为了彼此探索未知路途上,相互照亮的光。
喜欢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神瞳至尊:从学霸到星河帝皇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