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练武场上,赵宇赤裸上身,古铜色的肌肉在朝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他演练着家传拳法,每一拳都带着破空之声,每一步都在青石板上留下浅浅的脚印。十年的苦修让他的外家功夫达到了惊人境界,单臂一晃已有千斤之力,等闲十来个壮汉近不得身。
然而今天,他的眉头始终紧锁。一套拳法演练完毕,他凝视着自己的双拳,眼中满是困惑。
“力达千斤,气贯周身,按理说应该突破了才对...”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几分 frustration。
这时,陈三七缓步走入练武场。与赵宇的魁梧不同,陈三七身形挺拔匀称,步伐轻盈却沉稳,眼神深邃如古井,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赵兄早。”陈三七微笑着打招呼,“看你的样子,是遇到坎了?”
赵宇叹了口气,也不客气:“陈先生来得正好。我按家传法门修炼,明明感觉气感充沛,力量也达到了记载中的境界,可就是无法突破到下一层。就像...就像有层无形的膜挡着,看得见却捅不破。”
陈三七若有所思:“能演示一下你运气的过程吗?”
赵宇点头,深吸一口气,开始运转家传内功。只见他周身肌肉贲张,青筋暴起,显然是将内力催鼓到了极致。周围的落叶无风自动,以他为中心旋转起来。
陈三七闭目感应片刻,忽然开口:“停!”
赵宇收功,疑惑地看向他。
“问题找到了。”陈三七睁开眼,目光如电,“你的气感运转太过刚猛,缺乏柔劲。就像洪水泛滥,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难以控制。”
赵宇皱眉:“家传功法讲究的就是刚猛霸道,一力降十会啊。”
“刚柔并济才是正道。”陈三七摇头,“你来看。”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空中轻轻一划。树枝柔软地弯曲,却在某个瞬间突然加速,发出清脆的破空声。
“这是...”赵宇睁大眼睛。
“同样是发力,但方式不同。”陈三七解释道,“你的发力像是用重锤砸门,力量虽大但损耗也大。而真正的内力运转应该像水流,看似柔和,实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他接着用科学的角度解释:“从物理学来说,力的传导效率取决于介质特性。你的肌肉和经脉就像是不匹配的传输线,大部分能量在传输过程中以热的形式损耗了。这就是你为什么感觉力量强大却难以突破的原因。”
赵宇听得目瞪口呆:“传输线?介质特性?陈先生,您说的这些...”
“让我换个方式解释。”陈三七笑了笑,“你打拳时,是不是经常感到某些部位会莫名发热?”
“确实!特别是肩膀和腰部,运功久了就会发热发胀。”
“那就是能量损耗的表现。”陈三七点头,“内力本质上是一种生物能量,在体内传导时,如果遇到阻力就会转化为热能。长期如此,不仅效率低下,还会损伤经脉。”
他随手在地上画了几个简单的示意图:“根据我的研究,人体内的能量传导最优路径不是直线,而是遵循某些特殊的曲线。就像高速公路不是笔直的,而是根据地形设计成最经济的路线。”
赵宇似懂非懂地看着那些曲线:“那...我该怎么调整?”
“首先需要改变运气方式。”陈三七说,“不要一味追求力量的强度,而要注重能量的流转效率。试着将内力想象成水流,寻找阻力最小的路径。”
他指导赵宇尝试几种不同的呼吸和意念配合方式,一开始赵宇很不适应,总觉得力道软绵绵的没有威力。
“不要用肌肉的力量,要用意念引导。”陈三七耐心指导,“想象内力如汞,沉甸甸却流动自如。”
经过半个时辰的调整,赵宇突然惊呼一声:“咦?感觉不一样了!”
他再次运功,这次气势不如之前骇人,但周围的落叶却以更规律的轨迹旋转起来,显然能量控制更加精妙。
“就是这样!”陈三七赞许道,“现在你内力的利用率至少提高了三成。”
赵宇兴奋地感受着体内的变化,随即又困惑起来:“陈先生,您这些理论是从哪学来的?为什么家传典籍中从没提到过这些...这些传输线、能量效率的说法?”
陈三七沉吟片刻:“这是我结合现代科学和修炼实践得出的一些理解。传统修炼注重经验和感悟,而科学注重量化和分析。两者结合,往往能发现新的视角。”
他继续解释:“比如你刚才的问题,用传统说法是‘刚柔失衡’,用科学解释就是‘能量传导效率低下’。说法不同,本质相通。”
赵宇若有所思:“所以您是用科学来解释修炼?”
“不仅仅是解释,更是优化。”陈三七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科学提供了分析工具和测量方法,让我们能够更精确地理解修炼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他举了几个例子:用热成像仪观察内力运转时的体温变化;用电磁传感器检测修炼时周围能量场的变化;甚至用生物反馈技术来训练意念控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甲辰道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甲辰道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