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归途多舛 伤痕累累
自打北边匈奴萌生退意、官道上开始零星有民夫队伍南返的消息传来后,陈家村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就再也没缺过人。
几乎是每一天,从天刚蒙蒙亮,到日头西斜、暮色四合,总会有妇人、老人、孩子守在那里。她们挎着篮子,假装在附近挖野菜、捡柴火,或是干脆就坐在树下的石墩上,手里的针线活半天也不见动一下,所有的注意力,都凝聚在了那条蜿蜒北来的官道尽头。
每一次远处出现模糊的人影,都会引起一阵紧张的骚动。人们会不约而同地站起身,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分辨。直到人影走近,确认并非自家亲人,那刚刚提起来的心气便倏地泄去,化作一声声失望的叹息,重新落回原处,继续那望眼欲穿的等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极度期盼和深深恐惧的复杂情绪,既渴望看到熟悉的身影,又害怕等来的是噩耗。
陈家人更是其中的常客。奶奶王氏几乎成了村口的“石像”,若不是爷爷陈满仓呵斥着让她回家吃饭歇息,她怕是能一天到晚钉在那里。张桂娘每次忙完家里的活计,也会抱着陈彦过来,加入这沉默的守望行列。陈彦能清晰地感受到母亲怀抱的紧绷和心跳的急促。三叔陈延岳跑得更勤,一天能往村口跑上十几趟。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又过去了一个月。秋意渐浓,风里带上了明显的凉意。
这天下午,官道尽头再次扬起了大片尘土,而且规模远比之前零星归来的人要大得多!
“回来了!是大队人马!像是我们村的人!”眼尖的三叔陈延岳像颗炮弹一样从村口射回家里,激动得语无伦次。
消息像滚水一样瞬间泼遍了整个村子!所有守在家里的人全都涌了出来,发疯似的向村口跑去!
陈彦被母亲张桂娘紧紧抱着,奶奶和爷爷也踉跄着跟在后面,一家人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越来越近了!那支队伍衣衫褴褛,满面风霜,疲惫不堪,但确确实实是陈家村被征召的民夫们!
“爹!”
“当家的!”
“儿啊!”
刹那间,村口变成了情感的火山口!压抑了半年多的担忧、恐惧、思念,在这一刻轰然爆发!人们哭喊着,尖叫着,疯狂地扑向自己的亲人,互相拉扯着、打量着、拥抱着,确认着对方还活着,还全须全尾地站在自己面前!笑声、哭声、询问声、庆幸的啜泣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陈家人在人群中拼命地寻找。张桂娘脸色煞白,目光急切地扫过每一个灰头土脸的人,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越收越紧。
“延峰!陈延峰!”奶奶王氏声音发颤地喊着大儿子的名字。
“大哥!二哥!”陈延岳也在高声呼唤。
他们看到了同村的李叔、赵伯……大家都回来了,虽然瘦削憔悴,但至少人是站着的。可是,陈延峰和陈延岭呢?
喜悦的气氛依旧弥漫,但陈家人却如坠冰窖。邻居王婶拉着她男人的手,又哭又笑地走过来:“桂娘,看到我家这口子没?菩萨保佑,胳膊腿都在!你家延峰和延岭呢?肯定在后面吧?”
张桂娘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点了点头,目光却更加焦急地向队伍后方望去。
回来的人越来越多,团聚的场景处处上演,唯独不见陈延峰和陈延岭的身影。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毒蛇,缠上了陈家每个人的心头。张桂娘的身体开始微微发抖,抱着陈彦的手臂收得死紧,勒得陈彦都有些疼了。奶奶的嘴唇失去了血色,喃喃道:“不会的……不会的……峰儿和岭儿肯定没事……”
就在绝望几乎要将他们淹没的时候,队伍最后方,出现了几个身影。那几个人走得极慢,中间似乎……还抬着什么东西!
是陈延岳先发现的,他声音变了调,尖声道:“爹!娘!嫂子!是二哥!是延岭!”
只见陈延岭和同村的另外两个年轻后生,正用树枝和藤蔓临时扎成的简易担架,吃力地抬着一个人!担架上的人毫无声息,身上盖着一件破旧的褂子,看不清脸孔。
“延岭!”爷爷陈满仓吼了一声,第一个拨开人群冲了过去。奶奶和王氏、张桂娘也如梦初醒,跌跌撞撞地跟着跑过去。
张桂娘只觉得天旋地转,腿软得几乎站不住,全凭一股意念支撑着。她脑子里一片空白,只有一个念头:那担架上的是谁?是延峰还是延岭?他……他还活着吗?
冲到近前,看清了抬担架的是完好无损、只是满脸悲愤和疲惫的陈延岭,而担架上那个毫无生气、脸色蜡黄、双目紧闭的人,正是陈延峰!
“儿啊!”奶奶王氏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嚎,扑到担架边,手颤抖着想去摸儿子的脸,却又不敢落下。
张桂娘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怀里的陈彦差点脱手。她看着丈夫那毫无血色的脸,只觉得心脏骤然停止,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只有自己血液冻结的冰冷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