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再次陷入热烈讨论,从科技伦理谈到历史哲学,再谈到学习的意义。凌空发现,与苏暮雨的交流总是这样——从一个点出发,却能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
分别时,凌空鼓起勇气:“明天周末,要不要一起去江边测试无人机?可以收集一些新的影像数据。”
苏暮雨点头:“好。我也可以趁机采访一些周末在江边休闲的居民。”
回家的路上,凌空感到一种轻快的期待。面板上多个技能同时提升,但他更在意的是明天与苏暮雨的独处时光。
周六的飞云江畔秋高气爽。凌空操作无人机进行航拍,苏暮雨则记录观察笔记和进行简短采访。工作间隙,两人坐在江堤上休息,分享着带来的点心和茶水。
“看那边,”苏暮雨忽然指向江面,“有白鹭捕鱼的瞬间,真美。”
凌空顺势操作无人机捕捉这个画面:“这些自然影像可以加入我们的项目,展现江畔生态的生机。”
苏暮雨轻声说:“科技真的能让人们看到平时忽视的美好。就像你让我看到了学习的不同可能。”
凌空心中一动,转头看向苏暮雨。秋日的阳光在她身上镀上一层金边,眼眸中倒映着江水的波光。那一刻,凌空感到心中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是轻声说:“你也让我看到了技术的温度和人文的价值。”
两人相视而笑,无需多言,却已理解彼此眼中的欣赏与情感。
测试结束后,凌空送苏暮雨回家。路过一家书店,他们自然地走进去浏览。苏暮雨在历史区流连,凌空则在科技区驻足,但不时会为对方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书籍。
“看这本,”凌空抽出一本书,“《数字人文导论》,正好适合我们的项目。”
苏暮雨眼睛一亮:“我也刚想给你推荐这本《科技与人文的对话》。”
两人会心一笑,决定互相赠送这两本书作为项目合作的纪念。
分别时,苏暮雨从包里取出一个精致书签:“给你,记得你总是同时读好几本书,需要这个。”
书签是手工制作的银杏叶形状,上面细心地刻着“知识无界”的字样。凌空认出这是苏暮雨的笔迹,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周末在充实中过去,周一回到学校,创新大赛的准备工作进入白热化阶段。凌空小组利用每个课间和放学后的时间进行演练,不断完善展示内容。
周三的校内选拔赛上,凌空小组的展示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他们的“飞云江时空体验”项目以其跨学科特色和技术创新性,成功获得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资格。
宣布结果时,四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凌空感到苏暮雨在他怀中微微颤抖,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别的什么。
“我们做到了!”苏晓晓欢呼道,“要进军省赛了!”
林雪比较理性:“省赛水平更高,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项目。”
凌空点头:“没错,特别是技术实现和数据分析部分还需要优化。”
苏暮雨轻声说:“人文叙事部分也可以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功的喜悦尚未平息,新的挑战已经到来。凌空发现,准备省赛的过程需要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面板上【专业知识整合】和【创新思维】不断提示提升,但他意识到需要更系统的学习。
周五放学后,小组召开省赛准备会议。凌空提出建议:“我们需要请教一些专业导师。我已经联系了大学的李教授,他研究数字人文,愿意指导我们。”
苏暮雨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也联系了历史文化馆的王研究员,她对口述历史部分很感兴趣。”
林雪和苏晓晓也各自联系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凌空感到欣慰——小组每个成员都在主动贡献资源,这种合作精神比任何技能提升都珍贵。
周末,凌空和苏暮雨一起去拜访李教授。教授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但凌空注意到苏暮雨似乎很适应这种环境,自然而然地与教授交流起来。
李教授对项目很感兴趣:“跨学科研究是未来的方向。你们的项目很有潜力,特别是在地性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方面。”
他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包括如何加强技术实现的创新性,如何深化人文叙事的深度。凌空认真记录,发现苏暮雨也在同步做笔记,两人的思维方式再次高度同步。
告别李教授后,两人在大学校园里边走边讨论。秋日的大学校园别有一番韵味,银杏叶铺就金色地毯,年轻学子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
“想象一下,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了。”凌空忽然说。
苏暮雨轻声回应:“嗯,不知道会不会在同一个城市...”
这话让两人都沉默了片刻。凌空鼓起勇气:“我希望能在同一个城市,继续我们的合作和...交流。”
苏暮雨微微脸红:“我也希望如此。”
那一刻,未来的可能性在他们面前展开,虽然不确定,却充满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