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后半段,在走亲访友的间隙中飞快溜走。凌空开始着手整理成果展的最终展示脚本和讲解词,这需要他将技术语言转化为大众能理解且感兴趣的故事。【文案撰写:熟练(180/1000)】和【演讲技巧:熟练(260/1000)】迎来了用武之地。他有时会把自己写的段落念给家人听,观察他们的反应,或者录下来自己回放,调整语调和节奏。
开学前三天,小组进行了最后一次线下会议,地点就在学校的实验室。再见时,大家脸上都带着几分假期的慵懒,但眼神里更多的是对新学期的期待。 “哇!凌空哥你是不是又长高了?”苏晓晓一如既往地活泼。 林雪则直奔主题:“这是我优化的最终版数据图表,你们看一下。” 苏暮雨安静地笑着,递给凌空一小盒手工饼干:“家里做的,尝尝。” 实验室里很快又充满了熟悉的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爆发出的、因为想到一个好点子而兴奋的欢笑。所有的生疏感在投入到共同热爱的事情中时瞬间消融。
开学日,飞云一中再次充满了生机。银杏树尚未发芽,但枝头仿佛已蓄满了力量。同学们互相打着招呼,分享着假期的趣闻,教室里热闹非凡。 凌空走进教室,看到苏暮雨已经到了,正在擦拭桌椅。晨光中,她的侧影显得格外沉静美好。 “早。”凌空走过去。 “早,凌空。”苏暮雨抬起头,眼睛弯成好看的弧度,“假期过得怎么样?” “很充实,”凌空放下书包,拿出那盒还没吃完的饼干,“饼干很好吃,谢谢。” “你喜欢就好。”苏暮雨微微低头,继续擦桌子,耳根却悄悄红了。
第一节课是班主任王老师的课。她笑容满面地欢迎大家回归,然后很快切入正题:“新学期开始,大家要收心了。距离我们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展’还有不到两周时间,这是本学期初学校的重头戏。凌空小组,你们准备得怎么样了?”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凌空作为代表站起来,沉稳地回答:“报告老师,基本准备就绪,正在进行最后的细节打磨和演练。” “很好,”王老师满意地点头,“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这也将是我们新学期‘跨学科研究’选修课的一个绝佳开端!”
新课表发了下来,增加了“跨学科研究”这门新课,安排在每周五下午。这让不少同学感到新奇和期待。 “听起来就很酷!”赵强凑过来看凌空的课表,“是不是像你们那样,把物理历史美术啥的混在一起搞?”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凌空笑道,“重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局限于单一学科。” “有点意思……”赵强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午休时,关于成果展和新课程的话题成了食堂的主流。凌空小组自然又成了焦点。大家七嘴八舌地问着: “成果展那天我们能去操作那个AR吗?” “跨学科课难不难啊?要不要很厉害才能选?” “你们当时怎么想到做飞云江项目的?” 凌空、苏暮雨、林雪耐心地回答着,苏晓晓则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视觉设计部分有多精彩。他们仿佛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学长学姐”,分享着经验,也激励着他人。
下午放学后,成果展的最后冲刺正式开始。布置展厅、调试设备、演练讲解流程……忙而不乱。凌空负责技术总控,苏暮雨负责文案和叙事衔接,林雪负责数据展示区,苏晓晓则负责整体视觉美化。他们穿梭在即将成为展厅的体育馆里,像四个默契的工匠,精心雕琢着他们的作品。
凌空爬上梯子调整投影仪角度,苏暮雨在下面扶着梯子,仰头看着,不时给出细微的调整建议:“再往左一点点……好,差不多了。” 凌空下来后,很自然地把手里的螺丝刀递给需要固定展板的林雪。 苏晓晓喊着:“凌空哥!快来帮我看看这个色块搭配效果怎么样?用蓝色还是绿色更科技感一点?” 整个团队如同一台精密的仪器高效运转着。【团队协作:精通(750/)】和【领导力:精通(400/)】的光芒交相辉映。
夜幕降临,体育馆的灯光亮如白昼。初步的布展终于完成。巨大的飞云江流域立体地图、滚动播放数据和历史影像的屏幕、充满设计感的图文展板、以及最吸引人的AR互动体验区……初具规模,已然令人震撼。 四人站在展厅中央,看着他们的心血,都有些激动。 “太棒了!”苏晓晓第一个欢呼起来。 “效果比预期还好。”林雪客观地评价,但嘴角是上扬的。 苏暮雨轻声说:“就像把过去一整年的旅程,都浓缩在了这里。” 凌空看着身旁的伙伴,看着这个凝聚了无数个日夜努力的空间,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平静的喜悦。他看向苏暮雨,发现她也正看着自己,眼中映照着展厅璀璨的灯光,和同样清晰的笑意。
回教室拿书包时,发现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 “呀,下雨了,我没带伞。”苏晓晓嘟囔。 “我带了一把大一点的,”林雪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折叠伞,“我们可以挤一挤。” “那我……”凌空刚想说他和苏暮雨可以合用他的伞,却见苏暮雨也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把浅蓝色的雨伞。 “我也带了。”她轻声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