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声由远及近,踩在水泥地上清脆而急促。陈默猛地转身,手已按在桌沿,肌肉绷紧。门被一把推开,林晓棠冲了进来,怀里紧紧抱着一台银灰色的便携设备,额角沁着细汗。
“我带出来了。”她喘了口气,反手关门,咔哒一声拧上锁,“他们盯的是村委会主楼,没人注意卫生站那边。”
陈默没说话,几步上前帮她把设备放在操作台上。那是一台折叠式高倍显微镜,连着小型光谱分析仪,外壳有些磕痕,显然是从县里实验室偷偷搬出来的。林晓棠迅速打开电源,屏幕亮起蓝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
“合同复印件呢?”她问。
陈默从文件夹里轴出一张纸,轻轻铺平在载物台上,纸面泛黄,右下角盖着一枚红章,正是宏达集团提交的土地申报材料公章。
林晓棠调焦,俯身凑近目镜。陈默站在她身后半步,目光扫过窗外。夜色浓重,树影静止,但刚才那辆尾号73的摩托车留下的压迫感还在空气里压着。
“参数校准好了。”林晓棠低声说,手指拨动旋纽,“先看油墨层析。”
显微图像逐渐清晰。屏幕上,那枚红章的边缘呈现出细微的波纹状色差。林晓棠放慢调焦速度,眉头一点点皱起来。
“不对。”她声音压低,“外圈是普通印泥,氧化程度正常,应该是早几天盖的。可中间那颗五角星……”她切换到光谱模式,画面跳转为两组波形曲线,“用了块干型合成油墨,成为和外围完全不一样。”
陈默凑近屏幕:“意思是?”
“不是一次盖成的。”他指着分层百区域,有人先把公章外围盖好,等几天后补上中心图案——伪造者怕一次性重叠盖章露破绽,就分两次操作,结果油墨反应时间对不上。”
她退出光谱界面,重新调出高清影像,在印章内侧画了个圈:“这里,星角边缘有轻微拖拽痕迹,说明第二次盖章时位置偏了零点几毫米,又被修图掩盖。”
陈默盯着那圈放大后的细节,眼神沉了下来:“所以这份合同,根本不是原始签署件。”
“不是。”林晓棠点头,“它是拼接伪造的复制品。真正的签字盖章不可能出现在这种油墨断层。”
她正要保存数据,忽然停住动作。
显微镜头的金属环边缘,反射出一道微弱的光斑。她没动,只是缓缓偏头,余光顺着反光角度望去——窗外那棵老槐树的枝杈间,有个黑点正对着这边,前端闪着一点暗红,像是微型摄像头的待机灯。
她不动声色地低头,嘴唇几乎没张开:“外面有人。”
陈默立刻会意,身体微微后撤,假装整理文件。他眼角扫向窗边,窗帘拉得严实,但玻璃上有道细缝没合拢。
“能看清吗?”他轻声问。
“看不清人,但设备在拍。”林晓棠慢慢将相机挪到腿上,借白大褂遮掩,悄悄打开录制模式,“角度正对着操作台,我们在干什么,全都能录进去。”
陈默沉默两秒,突然抄起桌上的硬皮笔记本,猛力掷向窗户。
“哗啦!”
玻璃应声碎裂,碎片飞溅。窗外那点红光猛地一颤,随即熄灭。紧接着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有人踉跄后退,踩断枯枝的声音迅速远去。
陈默翻窗而出, 落地就冲进树林。月光被云层遮住,地面昏暗,但它凭着记忆里的方位追了十几米,在一处灌木丛前停下。
地上躺着一张存储卡,黑色塑料壳,一角磨损。
他捡起来,指尖擦过表面,没有指纹残留——对方跑得太急,忘了带走。
翻身回屋,林晓棠已经关掉所有光源,只留仪器屏幕幽蓝。她接过卡,插入读卡器。
文件列表跳出来,最新一条拍摄时间是三天前晚上九点十七分,格式为H.265编码,分辨率不高,但足够辨认画面内容。
她点开一段视频。
镜头晃动,角度低,明显是从围墙外斜向上拍。画面中,村委会会议室灯火通明,王德发坐在桌前,双手放在算盘上,正缓慢拨动珠子。陈默低头记录,林晓棠在投影仪前调整焦距。每一帧都清晰可辨。
“他们早就开始拍了。”林晓棠声音冷下来,“不止监视,是在系统性收集我们的情报。”
陈默盯着视频里王德发拨算盘的画面,忽然意识到什么:“他们看到老会计用算盘,都以为我们靠老办法推坐标。”
“所以现在还觉得我们没技术手段。”林晓棠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但他们不知道,我们已经开始物理鉴伪。”
他退出视频,查看文件属性。设备型号字段显示为空,但写入设备标识码完整。她复制下来,打开本地数据库比对。
“这是宏达内部安防系统的标准编码格式。”她抬头,“这张卡属于他们的巡检记录设备,通常配发给现场监督员。”
陈默眯起眼:“也就是说,偷拍的人,很可能是他们派进村的‘合法人员’——比如所谓‘环保巡查队’或者,‘工程监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归乡崛起:我在青山村当首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