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虚宫的晨雾带着昆仑特有的清冽,丝丝缕缕缠绕在慈航道人居住的小院周围。他推开竹制院门时,沾着露水的青苔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腕间的羊脂白玉念珠随动作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玉音。院中的古井仍在吞吐白雾,那些水汽遇着晨光便化作七彩的虹,映得他月白道袍上的云纹暗绣流转生辉。
“师弟早。” 赤精子的声音从月亮门边传来,他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青色道袍下摆沾着些许草屑,显然是刚从后山修炼场过来。“师尊见你近日道心稳固,特将这《黄庭经》赐下,嘱你好生参悟。”
慈航道人接过竹简时,指尖触到那温润的竹面,仿佛有一股暖流顺着指尖蔓延至丹田。竹简上 “黄庭” 二字是用朱砂书写,笔画间隐有丹火流转之象,细看时竟能瞧见无数细小的符文在墨迹中游走。“多谢师兄转告,更谢师尊厚爱。” 他微微躬身,晨光恰好落在他眉心的朱砂痣上,与竹简上的朱砂交相辉映。
赤精子看着他虔诚的模样,捋须笑道:“此经乃我玉虚门根基所在,内蕴人体百脉与天地能量相通之秘。师弟素有慈悲之心,若能悟透其中真意,道基必能如昆仑玉石般坚不可摧。” 说罢便转身离去,道袍扫过石阶上的露水,留下一串淡淡的水痕。
回到院中石桌旁,慈航道人将竹简小心翼翼地展开。随着卷轴舒展,一股浓郁的药香混杂着墨香扑面而来,其中隐约能分辨出当归、黄芪的醇厚,还有龙涎香的清冽。他忽然想起前几日在丹房见到的药鼎,那些在炉火中翻滚的药材,原来也藏着与人体相关的奥秘。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 他轻声诵读,声音在晨雾中荡开圈圈涟漪。每念出一字,竹简上的朱砂便亮起一分,投射到石桌上形成一幅人体经脉图。图中气血如江河奔涌,穴位如星辰密布,与他体内流转的灵气产生奇妙的共鸣。
慈航道人盘膝坐下,将念珠绕在腕间,闭上眼睛凝神静气。起初只是依着经文引导灵气在经脉中游走,当念到 “呼吸元气以自养” 时,忽然感到鼻腔吸入的晨雾中夹杂着无数细小的光点。那些光点顺着喉咙滑入肺腑,化作丝丝温热的气流,与丹田灵气相融时竟发出细微的爆裂声。
他心中一惊,灵气顿时有些紊乱。石桌上的经脉图随之晃动,原本清晰的脉络变得模糊不清。腕间的念珠突然发烫,第三颗珠子上的纹路亮起,竟与竹简上的某个符文重合。“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他想起元始天尊讲道时的教诲,连忙调整呼吸,想象自己化作山间顽石,任晨雾在周身流转而心不动。
渐渐的,紊乱的灵气重新归位。慈航道人发现那些光点并非外来之物,而是天地间游离的元气,只是以前从未如此清晰地感知到它们的存在。当他再次引导灵气运行时,这些元气如同找到了归宿的溪流,顺着经脉汇入丹田,让原本略显稀薄的灵气变得愈发浑厚。
不知过了多久,晨雾散去,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竹简上。慈航道人睁开眼时,发现石桌上的经脉图已与自己的气息完全同步,图中气血流动的速度,竟与他的心跳频率分毫不差。他下意识地抬手按在胸口,能清晰地感受到心脏每一次搏动都在推动灵气冲击着某个堵塞的穴位。
“原来是这样。” 他恍然大悟。以前总以为修行是不断吸纳外部灵气,如今才明白,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蕴藏无尽宝藏的丹炉,所谓黄庭,便是调和内外、沟通天地的枢纽。就像丹房里的药鼎需要先清理杂质,人体经脉也需时常疏通,才能让灵气如江河般畅通无阻。
接下来的日子,慈航道人每日清晨都会在院中参悟《黄庭经》。有时会对着经脉图琢磨半天,用指尖在自己手腕上比划着穴位的位置;有时会起身踱步,模仿经文描述的 “熊经鸟伸” 之式,感受气血在筋骨间奔涌的快感。
一日正午,他正读到 “六腑五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忽然听到院墙外传来细微的呻吟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只翅膀受伤的灰雀落在篱笆下,羽毛上沾着暗红的血迹,正痛苦地扑腾着翅膀。
慈航道人心中一动,想起经文里 “人有五脏,化为五神” 的说法。他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将灰雀捧在掌心。当指尖触到鸟儿温热的身体时,竟能隐约感知到它体内微弱的气息流动,那紊乱的频率,与自己灵气失控时颇为相似。
他回到石桌旁,取出玉净瓶,将甘露滴在灰雀的伤口上。同时凝神感受着鸟儿体内的气息,试着用自己的灵气引导那些紊乱的气流。起初灰雀还在挣扎,片刻后便安静下来,黑亮的眼珠望着慈航道人,仿佛通了人性。
“原来万物皆有黄庭。” 慈航道人心中感慨。他看着灰雀翅膀上的伤口渐渐愈合,忽然明白《黄庭经》并非只讲人体修行,更是阐述万物生灵共通的生命法则。就像这只灰雀,它的五脏虽小,却也遵循着与人类相似的运转规律;它的经脉虽细,却同样需要气血滋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慈航到观音:悲智成佛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