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明能干,眼神敏锐,在户部的衙门里,他会精心管理国家的收支,为国家的财政稳定贡献力量。
十哥允?被封为敦亲王,在兵部任职。
他性格豪爽,为人正直,在兵部中积极参与军事训练和事务处理。
十二哥允祹被封为履郡王,负责刑部的审判工作。
他公正严明,在刑部的公堂之上,他会仔细审理每一个案件,维护法律的公正与尊严。
十三阿哥允祥被封为怡郡王,同样在兵部任职。
他英姿飒爽,充满活力,与兄弟们一起在兵部操练兵马。
十四阿哥允禵被封为恂郡王,负责兵部的带兵事宜。
他目光锐利,指挥若定,在军营中,他会带领士兵们刻苦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胤祦这一系列的封王举措,显然是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精心布局。
他一口气封了五位阿哥进入兵部,命令他们即刻开始练兵,步兵、骑兵和水军都在紧张有序地训练着。
校场上,喊杀声震天,士兵们的身影矫健而整齐;水军的码头边,船只穿梭,水手们忙碌地进行着各项训练。
与此同时,胤祦还下令开始打造船只,以增强水军的实力。
造船厂内,工匠们日夜赶工,锤子的敲击声和锯子的切割声交织在一起,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外,他将红薯、土豆、玉米这三种在饥荒时期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农作物拿了出来,交由四哥胤禛统一管理。
在宽敞的仓库里,一袋袋的农作物堆积如山,等待着运往全国各地。
康熙后期,由于好大喜功,朝中的情况并不乐观。
胤祦并没有急于发兵,而是选择等待父孝三年期满。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他开始着手清理朝堂。
他让各个阿哥都担任相应的职务,共同协助他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朝堂之上,官员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地处理着政务。
终于,命令正式下达。
一包包的玉米、土豆和红薯的种子被装上马车,一队队的运输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道路上,扬起阵阵尘土,马车的车轮声和马蹄声交织成一曲希望的乐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到了昌和二年。
这一年,饥荒三件套已经全面覆盖了整个大清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田野里,玉米茁壮成长,土豆和红薯在土里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村庄里,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飘出了香喷喷的食物味道。
百姓们再也不用遭受饥饿的折磨,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民间对昌和帝的功德赞不绝口,街头巷尾,人们都在传颂着他的仁慈和智慧。
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集市上热闹非凡,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乡村里,孩子们在田野间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门口悠闲地晒太阳。
然而,胤祦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深知国家的强大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于是他又招募了一批士兵,并任命大阿哥允提统管兵部,负责训练这些新兵。
在兵部的大营里,新兵们在允提的严格训练下,逐渐变得坚毅而勇敢。
此时,大船的基础建造已经完成,但最后的收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胤祦手持世界地图,站在书房的窗前,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高大的身影。
他仔细端详着地图,眉头微皱,心中盘算着下一个进攻的目标究竟应该选在哪里。
而大阿哥胤褆和前太子胤礽,早在被释放出来之前,就已经见识过这张神秘的世界地图了。
尽管他们不清楚胤祦是从何处得到这张地图的,但他们都从胤祦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宏伟的志向,因此都心甘情愿地协助他。
理亲王允礽开始积极参与朝政,在御书房里,他与胤祦相对而坐,共同批阅奏折,认真梳理国家政务。
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大哥允褆则在兵部的校场上,带领着兄弟们全力以赴地操练兵马。
他声音洪亮地喊着口号,兄弟们步伐整齐地进行着各种训练。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斗志,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充分准备。
时光匆匆,昌和三年年末,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军营里,士兵们摩拳擦掌,士气高昂;码头上,船只整齐排列,随时准备起航。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出征!
由于诚亲王胤祉在修书方面初见成效,皇帝特批他可以将荣贵太妃接入府邸奉养。
诚亲王府邸内,重新布置一新,荣贵太妃在丫鬟的搀扶下,满脸笑容地走进府邸,从此便能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
与此同时,雍亲王胤禛因在铺开饥荒三件套方面表现出色,也获得了将德贵太妃接入府邸奉养的许可。
雍亲王府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德贵太妃坐在主位上,看着儿子,眼中也满是欣慰,毕竟宫中狭小,不好过啊!
然而,兵部练兵的几人却按捺不住了。
他们在营帐里议论纷纷,眼神中透露出急切的渴望。
最终,他们纷纷上书请求出兵攻打外敌。
终于,在昌和四年,胤祦站在金銮殿上,神色威严。
他以倭寇侵犯大清海域、长期压迫海边百姓为由,正式宣布出兵。
大殿内,群臣高呼万岁,气氛热烈而激昂。
此次出征由直亲王允褆率领,同行的还有恒亲王允祺、敦亲王允?、怡郡王允祥以及恂郡王允禵这四位兄弟。
他们身披铠甲,骑着骏马,英姿飒爽地走出京城。
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军队,军旗猎猎作响,马蹄声震动大地。
他们一同踏上了前往倭寇所在岛屿的征程,去扞卫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喜欢快穿之除怨之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快穿之除怨之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