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你想走,随时可离去,本王绝不派人 ** 。回到曹操身边,日后战场相遇,本王不会再留情。”
“若愿留下,助本王一统天下,雁门太守之位仍归你。”
寇封直截了当,给出两条路:留或走,绝不干涉曹洪抉择。
曹洪明白,留下便意味着真心效忠,而非诈降。
若离开,便是与寇封为敌,下次被擒只有死路一条。
见曹洪迟疑,寇封给他三日思量。毕竟事关一生,若不慎选,恐悔恨终生。
随后,寇封携诸葛亮、刘伯温、庞统、赵云离开曹府。
曹洪曾一心追随曹操,从未想过背叛。如今却进退两难——他深知寇封才是天下明主。
曹操能守一时,难守数年。北方四州终将归于寇封之手。
寇封特意留出清净,让曹洪独自权衡去留。
曹洪踱步沉思,清楚此事需周全考量。一旦决定,便无回头路。
若留效寇封,便是与曹操为敌。昔日主公,将成仇敌。
曹军上下,必视其为叛徒,唯有唾骂。
若回曹操帐下,便是与寇封对立。最多苟活三五年,待寇封荡平北方,便是末路。
欲求后半生功业,唯有投靠寇封,忍受曹军数年辱骂。
利弊权衡,曹洪已思虑透彻。三日之限,他心知肚明。
三日后,无论曹洪决定效忠曹操还是归顺寇封,都必须给出明确答复。
寇封有意隐瞒了三个月后进攻冀州的计划,以免干扰曹洪的判断。
寇封始终坚持不 ** 他人的原则,表示会尊重曹洪的任何选择。
正当曹洪犹豫不决时,先前派去遣散部下的侍卫突然返回复命。
大人,属下带回一个消息,不知对您而言是福是祸。
心事重重的曹洪无暇细想,此刻他正为抉择所困。
你先退下吧,本官尚需静思,有事自会传唤。
大人请看谁来了!
只见数十名雁门旧部涌入厅内,都是曹洪亲手培养的精锐。
见到旧部复返,曹洪先喜后忧。
他深知若被寇封发现已遣散的部队重新集结,必遭严惩。
曹洪急忙劝说众人离开:诸位速速散去,九州王开恩饶恕你们,若继续滞留恐生祸端。
大人为我等求情险些丧命,我等岂能独自偷生?
我等誓死追随大人,无论您作何抉择!
众将士齐齐跪拜,表明愿永作曹洪亲卫的决心。
面对众人的赤诚,曹洪明白此刻再拒,只会辜负将士们的忠心。
诸位将士如此忠心,本官深感欣慰。眼下形势各位都已明了,本官实在难以抉择。若背弃丞相,只怕要背负千古骂名!
营帐中众将听罢,皆体会到了曹洪的困境。作为其麾下将士,他们决心为主将分忧解难。
大人若顾虑名声,就只能坐视败局。我等反复思量,曹丞相确实难敌九州王。如今手握三州之地,既无赵云、岳飞这般虎将,又缺刘伯温、诸葛亮这样的谋臣。
大人明鉴,识时务方为豪杰。九州王既往不咎,赐予良机,大人何必执迷?
当今丞相已非当年讨董时的雄主,势微力衰。即便大人回去,恐怕也难以受到重用。贾诩与司马懿明争暗斗,大人若卷入其中,只会沦为棋子!
曹洪的心腹部将坦诚进言,皆盼望主将能得遇明主,施展抱负。
这些将士久驻雁门,耳闻目睹当地百姓对寇封的称颂。如今的并州民生富足,百业兴旺。
寇封仅用数月便使并州百姓安居乐业,足见其非凡治理才能。原本将士们得知曹洪事败,已准备与寇封决一死战。
但听闻寇封宽厚仁德,不仅释放全部降卒,更赦免了曹洪。自此,众将士便心生归顺之意。与其畏惧暂时的骂名,不如把握前程机遇。
因此他们留守雁门,力劝曹洪归降。自然,若曹洪最终选择效忠曹操,他们仍会誓死追随。
曹洪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部将竟都倾向寇封,极力劝说他投诚。
曹洪心中再无疑虑,部属们的劝谏让他彻底拿定主意。
诸位,我已决意归顺寇封将军!自今日起,我等誓死追随新主,助其逐鹿中原!
曹洪毅然决定率旧部投诚,只是先前未将部众随行之事告知寇封。
他深知寇封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望着这些忠心耿耿的旧部,曹洪盘算先行禀明,再为众人引荐。
太守大人,我等皆是凡夫俗子,不知九州王殿下能否收留......
昔日追随曹操作战,与王府将士结怨甚深,殿下能既往不咎已是天恩!
听闻曹洪要带他们同投寇封,众人顿时惶恐不安。先前劝谏时的从容不迫荡然无存,此刻个个如坐针毡。
想到曾为曹操效死力,如今愧对王府将士,众人更是无地自容。
诸位所言不无道理。但以本王之见,九州王胸襟似海,必会接纳你们。
这样,我现在就去面见九州王。你们在府中候命,切记不可擅离!
曹洪叮嘱府卫妥为款待,随即快马加鞭赶往王府驻地。若旧部不得入营,必将成为毕生憾事。
此时寇封正在中军帐议事,没想到限期首日就等来了曹洪。
禀主公,雁门太守曹洪在外求见,神色颇为急切。
待曹洪入帐,但见他风尘仆仆,寇封心中已有计较。
末将曹洪,拜见九州王殿下,见过列位军师、将军!
“多谢九州王这些时日的厚待,在下感激不尽!”
“曹洪心意已决,愿追随主公征战四方!”
曹洪直截了当的一声主公,让在场众人听得明明白白!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