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资本暗刃与人心向背
DSM(深空矩阵)在欧洲和非洲的小规模冲突中展现出的精准反击与韧性,如同一次无声的宣告,让国际资本市场的巨鳄们意识到,这条新崛起的“深海巨兽”并非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然而,资本的贪婪与傲慢从未止息,只是转换了策略。这一次,锋利的獠牙藏在了看似合规的金融操作之下。
麻烦来自华尔街。一家以作风激进、擅长寻找“价值洼地”(实则是寻找有弱点可攻击的优质公司)而闻名的对冲基金——“兀鹰资本”,发布了一份长达七十三页的深度做空报告,目标直指DSM旗下刚刚完成IPO(首次公开募股)不到半年的高科技材料公司“诺德科技”(上市主体为DSM剥离部分业务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子公司)。
这份报告堪称做空机构的“典范之作”。它没有直接攻击DSM这个模糊的母公司,而是聚焦于上市的“诺德科技”。报告详细“揭露”了“诺德科技”几大“罪状”:
1. 技术泡沫质疑:报告引用了数位“匿名专家”的意见,质疑其核心的AR光场显示技术和AI纹样识别系统的实际成熟度与市场应用前景,暗示其技术存在夸大,估值泡沫严重。
2. 关联交易迷雾:报告详细梳理了“诺德科技”与DSM体系内其他非上市实体(如控股股东DSM旗下SPV、以及“莱茵金属精工”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交易,指控其通过这些交易虚增收入、转移利润、粉饰财报,损害小股东利益。
3. 供应链风险预警:报告指出,“诺德科技”关键原材料(某种特殊光学晶体)严重依赖DSM在非洲控制的某处矿产,而该地区政局不稳,存在巨大的供应中断风险。
4. 管理层背景存疑:报告隐晦地提及“诺德科技”及DSM核心管理层的背景极其模糊,缺乏透明的履历,暗示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冲突甚至法律风险。
报告发布当日,“诺德科技”股价应声暴跌28%,并触发了熔断机制。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连带影响了DSM体系内其他有上市传闻或业务关联公司的市场信心。这不仅仅是股价的打击,更是对DSM整个商业模式和信誉的严峻挑战。
林凡在报告发布的第一时间就接到了DSM首席“代行者”和“诺德科技”CEO的紧急越洋电话。他没有丝毫慌乱,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冷峭的弧度。他早就通过“暗影”团队的日常监控,察觉到了“兀鹰资本”近期的异常动向,并提前做了些准备。
“启动‘护城河’计划。”林凡对着加密电话,声音平静无波,“按预定方案,分三步走。”
第一步:技术自信,正面回应。
“诺德科技”CEO立刻召开全球投资者电话会议,没有纠缠于报告的细节指控,而是直接邀请了包括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在内的三位国际公认的权威技术专家,现场演示并解读其核心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和领先性。同时,公布了与三家世界500强企业新签订的、金额巨大的技术授权和采购合同,用实实在在的订单回击“技术泡沫”的质疑。林凡甚至动用了【光环效应】的被动能力,通过精心准备的发言稿和CEO沉稳的现场表现,极大增强了沟通的说服力。
第二步:财务透明,分化瓦解。
DSM的财务团队迅速行动,发布了一份更为详尽的、经过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非“兀鹰资本”合作所)审计的补充财报,清晰解释了所有被质疑的关联交易,证明其定价公允、符合商业逻辑,并自愿接受更严格的第三方持续监督。同时,“暗影”团队启动,开始精准地向“兀鹰资本”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和合作律所,“不经意”地泄露一些关于“兀鹰资本”自身在某些交易中存在利益输送和操纵市场嫌疑的“边缘信息”,引发其内部猜忌和外部监管的潜在关注。
第三步:供应链亮剑,稳定军心。
林凡直接授意DSM资源部门,高调宣布与刚果(金)政府及当地部落续签了一份为期二十年、条件优厚的矿产供应协议,并公布了在矿区投资建设配套发电厂和水利设施的计划,展示了其对供应链的强大控制力和长期承诺。同时,DSM旗下负责大宗商品贸易的子公司,开始在公开市场小规模、持续地收购那种特殊光学晶体的现货和期货,制造供应紧张、看好后市的市场预期,反向挤压空头。
这三步组合拳,精准、迅猛、且资源充沛。短短三个交易日内,“诺德科技”股价不仅止跌回升,甚至因为这场风波带来的巨大关注度和后续展示出的强大实力,吸引了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青睐,股价反而创出新高。“兀鹰资本”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做空仓位损失惨重,其自身的声誉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这场发生在遥远资本市场的暗战,其涟漪也轻微地触及了魔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都市纵横:从影视签到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