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来到5月。
4月份的时候,张峰除了盯着《父母爱情》的后期和筹备他的第一部电影《亲爱的》之外,还出了两趟差,分别是苏省宜兴和川省蓉城,和两位女作者商谈了一下剧本的改编问题。
此前,这两位女作者的小说版权已经被鼎峰娱乐拿下。
程曦也从戛纳电影节凯旋,带回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此次国际之行,成功售出了四部电视剧的海外版权,尽管尚有2部待字闺中,但仅凭已成交的920万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6000万元),在扣除制作成本后,净利润已高达3000万人民币。
资金到位,筹备加速,张峰立即宣布电影正式开机。
《亲爱的》这部影片,从场景上来说,并不算复杂。
它不需要搭建宏伟的布景,其力量正源于真实。
火车站里汹涌的人潮和期盼的眼神,大商场附近繁华却冷漠的街道,写字楼里隔开的人情冷暖,城中村拥挤的生存空间,福利院中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真正具有烟火气的农村……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捕捉。
经过多方考察,城市的戏份主要定在生活气息浓厚、城市化进程中保留着多样层次的杭城。
而农村的戏份,则需要一种更为质朴、甚至带些破败感的底色,以满足剧情需要。
杭城周边的农村过于富庶整洁,缺少影片需要的那份沉重感。
恰在此时,与张峰私交不错的皖省电视台领导伸出了援手,推荐了距离杭城不远、地处皖南的两个乡村。
那里保留着原生态的村落格局和时代痕迹,正是理想中的取景地。
开机当天,张峰特意搞了个开机仪式。
毕竟是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也要弄的像那么一回事儿。
红绸覆盖的摄像机,香气缭绕的供桌,桌上摆着烤乳猪、水果和糕点,寓意拍摄顺利、票房大卖。
尽管张峰一向更注重内容本身,但这是他的电影处女作,投资高达3000万。
在2012年的国内电影市场,虽不能与冯裤子那部投资巨大、备受瞩目的《一九四二》相提并论,但也算得上是年度投资排名前二十的重要项目了。
吴樾进组很早,为了这个角色,她做了大量功课,观察农村妇女的形态举止,揣摩她们的心理,甚至提前去农村体验生活。
两个人再见面,都是相视一笑。
这种感觉就好,你懂我,我也懂你!
他们俩本来就没什么,能这样经常见一面,感觉就很舒服。
张峰请她吃了顿饭,李艺同也要跟着,无非是为了宣誓主权。
不过,李艺同是个懂分寸的姑娘,并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主动向吴樾请教保养方法。
“樾姐,你怎么保养的?看你的皮肤比我的都好!”
“瞎说!你这嫩的都能掐出水来,还是年轻好啊!”
“哪有?樾姐说自己是20多岁的小姑娘都有人信!快告诉我你的保养方法,你可不能藏私!”
“哪有什么保养方法,无非就是少吃、营养均衡、加强运动,平时再用一些身体乳和精华液……”
……
沈滕也进组很早,他饰演的是底层律师高夏,不仅是剧情推进的关键人物,更以其独特的“旁观者”视角和深刻的内心转变,为这部充满悲情的影片注入了温暖与希望。
这一场戏就是拍他初次登场的戏,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市侩、精明、略带冷漠与鄙夷的“杭漂”小律师。
精于算计、懂得逢迎,对来自农村、案情复杂的李红琴带着城里人的优越感和鄙夷。
“Action!”场记板敲下。
沈滕瞬间进入了状态。
他坐在堆满文件的办公桌后,正埋头吃着方便面,吸溜声在安静的片场格外清晰。
吴樾饰演的李红琴怯生生地敲门进来,带着浓重口音说明来意。
沈滕抬起眼皮,快速打量了她一下,眼神里闪过一瞬的评估和不耐,随即又低下头,用叉子搅动着面条,语气含糊而快速:“什么事?先简单说,按小时收费。”
吴樾的表演极具张力,她将李红琴的焦急、卑微和一丝希望演绎得淋漓尽致。
她急切地讲述,甚至有些颠三倒四。
按照设计,沈滕拿起手绢,轻轻擦了擦嘴角,然后,在吴樾说到激动处,身体前倾时,他看似无意地用拿着手绢的手微微挡了一下,动作自然,却将那种下意识的距离感表现得恰到好处。
“咔!”张峰喊了停。
他走到沈滕面前,沉思片刻说:“感觉对了,但还可以再精准一点。高夏的‘装’和‘优越感’,可以更物质化一些。”
他环顾四周,对道具师说:“给他找一瓶水,要看起来高级点的进口矿泉水。”
很快,一瓶包装精致的法国依云矿泉水递到了沈滕手里。
张峰解释道:“泡面是他的日常,但这瓶水,是他想要彰显的‘档次’,是他与像李红琴这样的客户划清界限的道具。你时不时摩挲一下瓶子,或者喝一口,要喝出一种‘品味’的感觉。”
第二次拍摄开始。
有了这瓶水,沈滕的表演层次更加丰富。
他在听吴樾陈述的间隙,会拿起水瓶,慢条斯理地喝一口,然后轻轻放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瓶身,眼神飘忽,显然在计算这个案子能带来多少收益,以及可能带来的麻烦。
那瓶水成了他角色面具的一部分,与泡面的廉价感形成讽刺对比,更凸显了人物初期的虚伪与挣扎。
这场戏反复拍了4条,张峰最终满意地点头。
沈滕对细节的把握和话剧演员特有的对节奏的控制力,让“高夏”这个角色的初次亮相立住了。
说实话,张峰自我感觉,让沈滕来演这个律师,比佟大伟演的要强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剧组辗转于杭城的火车站、繁华的街道、写字楼以及选定的皖南乡村。
拍摄过程紧张而有序。
黄勃作为绝对的主角,饰演失去孩子的父亲田文军,他的表演几乎是“浸入式”的。
常常在镜头之外,他也保持着角色那种疲惫、焦虑、眼底深处藏着无尽悲痛的状态。
他的存在,为整个剧组定下了沉重而真实的基调。
无论是追车戏、哭喊戏,还是那种无声的、几乎要将人压垮的绝望,黄勃都处理得极具感染力,常常都是一条过。
喜欢华娱之现实主义导演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华娱之现实主义导演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