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工部小会议室,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纸张的干燥气息。窗子半掩,外面的天光被高大的建筑切割成几道明亮的光柱,斜斜地投射进来,照亮了贴满两面墙壁的风切图。那些线条复杂、数据密集的图纸,如同某种古老的符文,无声地诉说着风的诡谲与力量。杨剑将一份立项简表轻轻放在会议桌的中央,那简表虽薄,却承载着整个团队的希望与赤国边境的安危。他环视了一圈在座的众人,包括工部官员、市易司代表、二皇子的随从,以及游牧盟的观察员,目光沉静而有力。
“各位,今日之议,关乎边境安宁,关乎赤国未来。”杨剑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我将以三问三答,为此次‘风场载具’项目立项定下基调。”
他首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紧迫的问题:“为什么是现在?”
杨剑的目光扫过墙上的风切图,沉声道:“风狼已在风弯中学会了分段加速,它们对风的利用,已经超出了我们现有巡护手段的应对极限。边境的巡护力量,急缺一套可执行、高效且安全的方案。更重要的是,三日之后,游牧盟的观察员将正式入场旁听试点。如果在此之前,我们无法拿出明确的立项,无法展现出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那么,我们将彻底失去这个宝贵的窗口期,失去与游牧盟深度合作的机会,这对于赤国边境的稳定,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将眼前的技术难题与宏大的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让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
第二个问题紧随而至:“为什么是我们?”
杨剑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因为我们手里,握有‘稳压阵—扭矩器—信标矩阵’这一整套经过反复验证的技术底座。这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我们团队在无数次失败与尝试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成果。我们拥有对风场特性深刻的理解,拥有将炼金术与机械工程完美结合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队形与规则体系,这些经验是可复用、可推广的。我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开发者,更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放眼整个赤国,乃至周边诸国,能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唯有我们。”他的话语中,既有对团队实力的自信,也有对未来前景的清晰规划。
最后,他提出了一个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尖锐问题:“失败了怎么办?”
杨剑没有回避这个可能令人沮丧的假设,反而直面它,并给出了明确的底线:“我们已经制定了严密的‘强制切断—手动接管—队形重组’应急预案。这意味着,一旦载具在风场中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我们将立即触发强制切断机制,由驾驶员手动接管,并迅速重组队形,确保人员和载具的安全。触发即退场,这是我们为项目设定的带落底线。我们保全的,不仅仅是人车本身,更是我们团队的口碑,以及赤国在游牧盟面前的信誉。我们不惧怕失败,但我们绝不允许因失败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番话打消了在场一些官员的顾虑,展现了团队对风险的充分预估和应对能力。
三问三答之后,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而专注。杨剑随即开始详细阐述立项的具体内容,将其拆分成技术、训练、制度三块,每一块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在技术块方面,杨剑首先明确了载具的核心构成:“双摩托写线、四轮护送。”他解释道,双摩托将作为前导,利用其灵活性在风场中精确地“写”出安全的行进路线,而四轮战车则紧随其后,提供稳定的护送与支援。为了应对风场中瞬息万变的状况,他们决定彻底实现“制动与转向分离”,让驾驶员在高速行进中能够更精准地控制载具,避免因耦合操作而导致的失误。此外,对于魔角的运用,杨剑强调:“低功率魔角仅作探针;禁止以魔角为主源增幅。”他深知魔角的强大与危险,将其限制在探测而非驱动的层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潜在的风险,确保技术的安全可控。
训练块则围绕着驾驶员的技能提升与适应性展开。杨剑将训练划分为L1、L2、L3三个递进的等级。L1阶段是基础,主要进行“直线起停与低速转向”的训练,确保驾驶员能熟练掌握载具的基本操控。L2阶段则进入“侧风抗扰与防倾”的专项训练,模拟风场中的复杂环境,培养驾驶员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驾驶能力。而L3阶段,则是最高级的“短时增压与故障安全”演练,旨在让驾驶员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能在突发故障时迅速做出正确反应。贯穿所有训练的,是那条至关重要的“半拍规则”,它将被明确写入节拍训练中,确保整个车队在风场中能像一个整体般协调运作,呼吸与共。
制度块是杨剑最为重视的一环,他深知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其有效运行。他提出了“公开质检,驾驶等级认证”的制度,所有载具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公开质检,所有驾驶员都必须通过相应的等级认证,确保人与车的匹配度。最引人注目的是,“身份不豁免”原则被明确落到签署页上。每一名驾驶员,无论其爵位高低、身份贵贱,都必须独立签字确认,一旦违规,将一视同仁地接受停训复评的处罚。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公平,更是为了向所有人传递一个信号:在风场面前,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特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枭雄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枭雄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