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处或可如此,但在鹅县,须得先拜黄老爷!”
“否则,大人这知县之位……怕是不稳。”
汤书吏语气平静,却暗含告诫。
朱棣笑意更深:“哦?如何不稳?”
汤书吏不答反问:“大人从前可曾任职知县?”
朱棣坦然:“未曾,初任此职。”
“新官上任,须先结交豪绅,再借名目征税。豪绅带头纳捐,百姓自会跟随。”
“待银钱入库,豪绅所得原数奉还,百姓之财三七分账。”
“豪绅得了好处,自会助大人治理鹅县。”
“有他们相助,保准境内百姓安分守己,绝无半点乱子。”
“待大人任满离任时,豪绅另有饯别厚礼,再安排‘万民相送’,为大人政绩锦上添花!”
“末了大人便可携此银两,风风光光赴任下一处县治。”
“黄老爷,乃鹅县头号豪绅!”
朱棣闻言,眼底的笑意渐深:
“怎的只得七成?”
汤书吏摆手道:
“七成是人家的!”
“能留三成都得瞧黄老爷心情!”
朱棣嘴角噙笑,眸光却冷了下来:
“瞧谁的心情?”
汤书吏朝黄四郎府邸方向虚指:
“他,黄老爷!”
朱棣敛去笑意,目光沉沉望向黄府,语气淡得辨不出情绪:
“本官千里迢迢赴任,就为看他脸色?”
汤书吏点头如捣蒜:
“正是!”
朱棣的视线钉在汤书吏脸上,盯得他后背发凉。
“本官费尽周折才谋得这知县之位。”
“是。”
“还得巴结豪绅?”
“是。”
“还得编造由头?”
“是。”
“还得看 脸色?”
“是。”
“这官当得岂不如同跪着?!”
“大人要这么说,在鹅县做官确实得跪。就这差事,多少人跪还求不来呢。”
“若偏不跪呢?”
“百姓会遭殃。”
“若本官安抚百姓呢?”
“县外有麻匪。”
“若率衙役 呢?”
“衙役非死即伤,知县性命难保。”
“他们竟敢弑官?!”
“他们不敢,但麻匪敢。”
朱棣听罢,再无兴致多言。
转头便将彻查“黄老爷”罪证的差事,交给了手段雷霆的道衍。
道衍果不负所托,不出十日,便从鹅县尘封的卷宗里拼凑出黄老爷累累罪状。
其间,朱棣更亲率衙役出城清剿麻匪。
鹅县外围的麻匪人多势众,随朱棣同行的衙役伤亡惨重,折损大半。
朱棣随即调遣部分锦衣卫和精锐老兵补充衙役队伍,率领他们直闯黄府正门,将措手不及的黄四郎一举擒获。
期间,汤书吏主动交出收集的黄四郎罪证,朱棣见他识相,便饶他一命。
随后,朱棣放出消息,声称要将黄四郎押送知州,并申请调派地方卫所兵力。
不料途中麻匪劫囚,混战之中,黄四郎未及押至州府便“意外”丧命,麻匪亦死伤殆尽,再无后患。
朱棣收回思绪,神色淡然。对他而言,黄四郎与麻匪不过是蝼蚁,若敢阻拦,碾碎便是。
凭借五百锦衣卫和两千百战精兵,燕王朱棣足以横扫任何一县。其他知县束手无策的黄四郎,他直接以雷霆手段铲除。
若徐徐图之,朱棣亦有把握解决黄四郎,但时间紧迫。他深知知县任期仅三年,须在短期内让鹅县百姓生活显着改善。
他转头问道衍:“【鹅县三年发展规划】可曾拟定?”
道衍颔首:“已完备。此前擒拿黄四郎,平息民怨;分发其部分家产,赢得民心;剩余资财充作规划资金。如今时机成熟,可即刻推行。”
朱棣果断下令:“那便开始!”
……
与此同时,楚王朱桢与齐王朱榑亦在各自辖县励精图治,虽步履维艰,仍带领百姓稳步前行。
洪武十三年冬,十一月。
北疆哈拉和林王廷内,半年前“暴毙”的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此刻正端坐于王位之上。
而半年前继位的天蒙帝恩克卓里克图,则居于下首右位。
再往下,是一众曾因各种原因“离世”的将领,如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爱足等人。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目光扫向孔克表,沉声问道:
“衍圣公,瘟疫之事进展如何?”
孔克表肃然答道:
“已准备完毕,凡染疫的蒙元百姓,皆无药可医!”
天元帝眉头微皱,略显担忧:
“那些染疫的百姓,可处理干净了?”
事关瘟疫,他不得不谨慎。若瘟疫失控,恐怕未伤大明分毫,蒙元高层便已自取 。
孔克表冷然道:
“我们以一小部落为试,四周布下弓箭手严防。凡试图逃离者,格杀勿论!”
“待部落百姓尽数死于瘟疫,御医远距查验确认后,亦被射杀,尸留原地。”
“如今只要不靠近那部落,便无风险。”
他语气冰冷,对那近千蒙元百姓的死亡毫不在意。于他而言,异族性命本就无足轻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