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宿舍的窗户透进灰蒙蒙的光。
林志远第一个从床上坐起来,他打了个哈欠,声音里带着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走,带你们这些土包子见识见识星城工学院。”
他一边说,一边从他那只时髦的皮箱里拿出雪白的毛巾和一支牙膏。
刘建国正在穿他那身工装外套,闻言嘿嘿一笑。
“好啊,林大少带路,我们肯定不迷路。”
他的话里带着几分奉承,但更多的是一种看热闹的心态。
陈文博推了推眼镜,从书本里抬起头。
“熟悉一下校园环境也好,方便以后去图书馆。”
他的关注点永远在学习上。
三个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已经穿戴整齐,坐在书桌前看书的张汉玉身上。
“喂,我说你,”林志远用毛巾甩了一下,“别一天到晚啃那几本破书了,跟我们出去转转。”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
“咱们就先去你们那个大名鼎鼎的【电子计算机系】瞧瞧,怎么样?”
这话一出,刘建国立刻跟着起哄。
“对对对,去看看那算鸡的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张汉玉缓缓合上手中的书。
他当然清楚林志远的意图,无非是想当众看看他这个“状元”所选专业的笑话。
他抬起眼,看向林志远。
“好。”
一个字,平静得听不出任何波澜。
他就是想去看看。
那是他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地方。
星城工学院很大,青砖铺就的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
路上随处可见朝气蓬勃的学子,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谈论着诗歌、理想还有国家大事,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自由而热烈的气息。
林志远走在最前面,像个巡视领地的将军,不时对周围的建筑和路过的女生品头论足。
刘建国跟在他身边,对一切都感到新奇。
陈文博则像个学者,观察着学校的布局和公告栏上的讲座信息。
张汉玉走在最后面,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们穿过了学校最热闹的主教学区,拐进一条越来越偏僻的小路。
路边的梧桐树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无人修剪的杂树。
空气似乎也冷清下来。
终于,在一片荒草地的尽头,一栋灰色的三层小楼出现在眼前。
那栋楼看起来很旧了,墙皮有些剥落,像是某个被废弃的实验室改造的。
只有门口上方挂着的一块崭新的木牌,昭示着它新的身份。
【电子计算机系】
五个黑色的宋体字,在陈旧的楼体衬托下,显得有些突兀,甚至有点孤零零的。
“就这?”
林志远撇了撇嘴,脸上的失望毫不掩饰。
“我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地方,搞了半天是个破仓库啊。”
刘建国也跟着摇头。
“这地方也太偏了,我看比我们厂里的厕所位置还偏。”
张汉玉没有理会他们的嘲讽。
他的心跳在看到那块牌子的时候,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
他迈开长腿,第一个走进了楼里。
楼内光线昏暗,一股陈旧纸张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
走廊很长,两边的墙壁上,挂着一排用相框裱起来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像是一个简陋到寒酸的展览。
张汉-玉的脚步停了下来。
他的目光被第一幅图吸引了。
那是中国的算盘。
旁边的文字简单介绍了它的历史和原理。
然后是帕斯卡发明的机械计算机,一堆复杂的齿轮和拨盘。
再然后是巴贝奇的分析机,那张设计图繁复得如同天书。
他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
他的目光继续往下移动,然后,他看到了。
【ENIAC】
一张黑白照片,占据了整个画框。
那是一台庞然大物,由无数个电子管、继电器、电阻和电容器组成,各种线路像纠缠在一起的黑色藤蔓,爬满了整个房间。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站在机器旁边,显得无比渺小。
“我操,这是什么玩意儿?”
刘建国的大嗓门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
“一堆破柜子烂电线?这就是计算机?”
林志远凑过来看了一眼,发出一声嗤笑。
“这东西,看着比我们家那台报废的纺织机还复杂。能干嘛?烧开水吗?”
两个人毫无顾忌地笑了起来。
陈文博扶了扶眼镜,仔细看着下面的文字说明,用一种学术的口吻说。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基于冯·诺依曼的理论架构。但它的物理实现非常原始,耗电量巨大,而且故障率极高。”
他像是在背诵课文,语气里没有丝毫情感。
张汉-玉像是完全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墙上那些无声的图片。
他的手指,隔着空气,轻轻划过那些冰冷的机器轮廓。
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看到了晶体管的发明,看到了集成电路的诞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请大家收藏:(m.x33yq.org)1977:从高考状元到科技巨擘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